• 12

論,放空實戰大追擊

鈔能力 wrote:
您的做法(必須完全不能容錯)的情況下,沒有錯

但,應該是成功者的謬誤之一

持有兩年崩盤後才出清,例如宏達電

是否有討論過失敗的案例?

您請教了一位台灣的朋友

但,我學習的是,投資者日報創辦人歐尼爾

小弟猜想,您可能是沒有正確的學習技術分析,導致您對於每年抱持30~50%感覺很遙遠

但,如果您確定自己看股票100%正確


投資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
投資一定有可能虧損,
虧損的項目要把它停損砍掉,
持續加碼其他獲利或新投資項目。

我以最著名的王品集團的例子給你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範例,應用到股票投資也相當合適。

王品集團旗下有10多個連鎖品牌,每個品牌旗下全台又有十幾20個分店,他們每年檢討虧損的店、虧損的品牌,不斷地收掉虧錢事業體,但反向的又持續投入新品牌的開發及新據點的設點。

投資的格局要放在「分散投資後,定期檢視每個投資項目的獲利狀況,汰弱留強,同時不斷開發新的可投資項目」,但如果將投資格局放在「低買高賣的價差獲利」,我覺得是不適當的。
tany3472 wrote:
投資的格局要放在「分散投資後,定期檢視每個投資項目的獲利狀況,汰弱留強,同時不斷開發新的可投資項目」,但如果將投資格局放在「低買高賣的價差獲利」,我覺得是不適當的。




T大最後這句話不就是被動指數投資人在做的事情嗎??
您經過17年自我摸索和投入無數金錢以後得到的經驗其實跟其他大師最後建議一般投資人應該做的事投入追蹤大盤指數的ETF一樣,它幫您自動分散投資,定期汰弱留強,同時不斷開發新的可投資項目...............

您要擔心的只有是我早餐要吃甚麼??而不是早上要開盤了!!
tany3472 wrote:
完全正確!這是「投資...(恕刪)


聽過程式交易嗎?

幾十億美金都是透過進出交易

所以,格局(小)?
鈔能力 wrote:
聽過程式交易嗎?

幾十億美金都是透過進出交易

所以,格局(小)?



程式交易就是量化交易




如果各位有看過下列幾本書您就知道主動投資者使用技術分析量化交易.....等都是沒有用的
1.漫步華爾街
2.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3.指數革命
4.撼動華爾街的數學鬼才


當然還有更多的書籍與作者,這些作者論智商與學經歷可能你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程度,後來都承認主動投資者使用技術分析長期來看是穩輸被動投資者的

真的還是覺得自己是那萬中選一的人才??
那就看第4我推薦的撼動華爾街的數學鬼才這本書就好
裡面大約5個全世界的數學,物理天才,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身價幾十億,想在華爾街使用量化分析打敗大盤
去看看結果你就會知道,剛開始幾年會覺得自己是股神,長期下來數學再厲害智商在高也算不出"人性"

真的覺得自己技術分析很厲害???哈哈...............你聽過井底之蛙嗎??

[假設大家都沒有訊息,所以分散持有市場投資組合是最佳的選擇。如果你有訊息的話,分散幹什麼?當然是要重壓個股了。但是你覺得從實證結果來說,到底是法人有資訊,還是散戶有資訊呢?那所以散戶的最佳策略又應該是什麼?

短期股價難以預測,你一定贏,那誰輸錢?你跑來跑去賺到的,也不過剛好是股市長期上漲的風險溢酬而已,然後還要扣掉頻繁進出的手續費。

下次遇到有人(散戶)告訴你他短線很會選股,很會抓時點,你可以問他是不是自覺比這200多個專業避險基金經理人還厲害。或者請他給你看看「完整」的對帳單,然後跟他分享這個巴菲特十年賭局的故事。
網路上各種投資之神超多,空口說白話,又沒什麼成本,誰不會?賭樂透當然有人會中頭彩,但請告訴我要如何才能一直中頭彩?

散戶總想抓低點進,抓高點出。但是研究一再顯示散戶的買賣是隨機的:低進高出,跟高進低出的機率各是一半。
所以跑來跑去的期望額外損益為零,但在扣掉交易稅跟手續費之後,就不如沒有亂跑的人了。白跑好幾趟回到原點,然後又被收了一堆過路費。謝謝你,因為我也在收費亭裡。]



「如果我們以為從過去就能看見未來,那最成功的人大概都是圖書館管理員吧。」-巴菲特

「多數選股者的表現比不上眼睛被蒙住、對著財經版上丟飛鏢選股的猴子。」-《漫步華爾街》作者 伯頓.墨基爾(Burton Malkiel)

「股票分析師的唯一價值,就是讓算命仙看起來還不錯。」 -巴菲特
cyt7241208 wrote:
沒戰功說自己多行都是...(恕刪)




我好像從來不曾分享自己有多少部位

何來幾百萬,幾千萬的戰績?

搞不好我每天只買賣100元的零股交易阿
以上兩位說的都非常有道理

但是散戶還是充滿疑惑,所以要選中好股,然後就放著
但問題是散戶都是希望藉由投資而對生活有所幫助,而不是每個只想對10年以後或退休生活有幫助
因為多的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的柴米油鹽需求

汰弱留強合理
但長抱到底是為了價差還是息?
而長抱過程中,其中發生的價差可能大過於5年甚至10年的息
另長抱過程中,大漲也可能輪回到剛買進的價位,但有領到息

不解的是,到底哪種好
而不論哪種好,都得先選中所謂的"強股",而且還要符合各位支持的長抱,不頻繁進出
論調基礎上已經先說要留強,一直長抱,選中了很好,但選中了不賣到底好不好

散戶沒錯,因為很平凡,沒有中實戶老爸,公務人員老媽
少有能只擔心早餐吃什麼,而不擔心的看股(當然頻繁看股是真的不好)
但因為那是他僅有的20萬,希望能獲得點錢來支持他家庭的生活開銷或必要物質

投資不放在低買高賣的價差格局,也是合理,如同上面的說明
但一檔好股被你買到,基於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儲蓄基礎,能讓你不低買高賣而長期持有,而持有到什麼樣的長期才能不落入低買高賣價差格局卻又能獲利?
努力存股為老年?

我認為能賺錢就是好方法,什麼方法都可
我都會勸我的朋友別當沖,但我還是會補充,的確有人能當沖賺大錢,且我不會說他遲早吐回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非常深入的見解

2021-07-29 11:35
move650807 wrote:
如果各位有看過下列幾...(恕刪)


您真的看過太少書了

您舉例的都是(教授,學者)寫的

我推薦的,都是(已經打敗市場的金融怪傑)

題外話

指數投資

主動投資

甚至最近每月獲利號稱600萬的當沖投機

是不同領域,無須爭辯

您,我,都不足以代替市場言論
標註參考參考~
感謝分享~~
五級金賀 wrote:
但是散戶還是充滿疑惑,所以要選中好股,所以就放著
但問題是散戶都是希望投資而對生活有幫助,而不是指對10年以後或退休生活有幫助
因為多的是普通人普通家庭柴米油鹽

汰弱留強合理
但長抱到底是為了價差還是息?
而長抱過程中,其中發生的價差可能大過於5年甚至10年的息
另長抱過程中,大漲也可能輪回到剛買進的價位,但有領到息

不解的是,到底哪種好
而不論哪種好,都得先選中所謂的"強股",而且還要符合各位支持的長抱,不頻繁進出
論調基礎上已經先說要留強,一直長抱,選中了很好,但選中了不賣到底好不好


不是,你誤解了!
我要強調的是「每個人都要專注在自己的本業收入上,不論你是開公司、上班族,都應將90%的心力投注在自己的事業上,業外投資其實應該簡單化,選擇好的投資項目長期持有即可,不用太在意價差的變化,專注在自己的本業將可帶來更多的財富投資」

我不是來辯論技術分析的好壞,
那不是我想要傳達的訊息。
鈔能力
鈔能力 樓主

技術分析是種娛樂,不會花很多時間,但,也可以花很多時間在這個娛樂上,這是一個不用花錢的良好興趣吧?

2021-07-29 11:38
五級金賀

我的工作很不錯,所以我應該要向您說的90%在本業上,並不頻繁進出。但我朋友只是車床技術員,他也無能力再找更好,他只得拿一點來投資,當然,初學者我也希望他能長期持有,因為這是最安全的建議

2021-07-29 11:48
五級金賀 wrote:
但長抱到底是為了價差還是息?
而長抱過程中,其中發生的價差可能大過於5年甚至10年的息
另長抱過程中,大漲也可能輪回到剛買進的價位,但有領到息

不解的是,到底哪種好
而不論哪種好,都得先選中所謂的"強股",而且還要符合各位支持的長抱,不頻繁進出
論調基礎上已經先說要留強,一直長抱,選中了很好,但選中了不賣到底好不好



但長抱到底是為了價差還是息?
長抱有一個前提是不買個股買的是追蹤大盤的ETF,因為個股有倒閉與其他風險,ETF下市我想那個國家也差不多完蛋了,譬如我們國家的0050

而長抱過程中,其中發生的價差可能大過於5年甚至10年的息
另長抱過程中,大漲也可能輪回到剛買進的價位,但有領到息

不解的是,到底哪種好


你這邊說的應該是:
長抱過程中可能賺到價差又賺配息
也有可能
長抱過程中可能賠了價差但賺配息
那一種好??
這還要問??
當然是賺到價差又賺配息,但我想你的疑問應該是一般散戶的通病:
就算選到爆賺的"強勢股"你能抱多久??你猜到這次賣掉以後下一次呢??繼續賭博繼續看所謂的技術分析下注下一隻個股如此周而復始搞得你每天神經緊繃??
你所謂的"強勢股"都是事後論產生的~~世界上沒有人事前知道哪一隻股票會漲到多少
有聽過市場效率假說嗎??
去google一下吧!!

買指數型基金(etf)就是自動幫你選進市值最大的股票並定時幫你汰弱留強
當你穩定存了一筆資金在裡面直到退休年紀經過複利你的資產會隨著市場上漲而變大,
到時候你要做的只是從裡面資金每年固定領取4%(4%法則)當作當年度退休生活費

有聽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嗎??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