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股票出借(借券)遇到除權、除息日所得稅疑問 ???(再再更新)

Yaude Huang wrote:
當出借人的綜所稅率高於可扣抵稅額比率時,雖不適用可扣抵稅額,但因此筆所得不計入綜所稅內,反而可以達到領股息又避稅的好處。


mider1007

請教,您計入劵商的手續費後不是不划算嗎?

2023-04-15 15:18
shiuan0413

超過5%就不划算了吧?等於還是要扣11.5%的稅,不如借出去。我這樣理解對嗎?

2023-05-02 15:33
chenchentony wrote:
6/29(二)原始認...(恕刪)

我目前51張0050出借中,原本的股利所得中,有超過一半屬於證券財產交易所得,目前是停徵的。若權益補償來自於除權息(即借券人在最後過戶日之前未賣出),該權益補償是不是就變成100%的股票孳息?反而因小失大?我的理解是否有誤呢?
謝謝大家。
nijawang

不過既然借券人在除權息日前未賣出,那權息不是就還是照規定配到你戶頭?因為股票還是在你名下,表示你的配息所得類別還是跟沒出借一樣。只是會多一筆租賃所得。

2022-01-21 19:22
1.已賣出 如樓主所說完全正確
權益補償不用報稅
但出借所賺的利息需要申報租賃所得

2.未賣出 就當作你沒出借過的情況一樣
因為股東名冊上都還是您的名字
另有一種不是這種自然人借券
而是匯入券商信託戶的信託借券

原理差不多只是券商經過一層信託關係
時間會拖幾天 手續費較高
但有可能出借到較高的費率
如宏碁市場上可能只有0.5%
但信託常常飆到3%-5%
請問若除權息借券人未賣出股票,那股息會算是借出人的租賃所得嗎?

shean9019 wrote:
1.已賣出 如樓主(恕刪)
為退休努力 wrote:
請問若除權息借券人未...(恕刪)

這個我不確定,所以這次0050除息前就call回了。我打算下次除息前出借一張不call回,看看明年報稅時會怎麼計算…
其實很簡單的觀念,誰被計入所得誰就退那8.5%的退稅,沒有計入所得的那個就沒有8.5%的退稅。( 避免重複課稅也同時避免重複退稅)
再來借券出去所領的不叫做股利叫做權益補償,沒有計入所得,所以超過2萬也不用課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至於划不划算要看自己的稅率,還有股利總額多少( 例如有很多張單筆超過20000), 還有如果股利很大筆的話,原來的稅率是5%,為了退那8.5%, 一不小心可能就跑到稅率12%的門檻了!
( 我就是那個原來免稅,但是後來為了退8.5%, 把出借的券叫回來參加除權息稅率跑到5%, 雖然最後還有3.5%可以領…)
感謝各位的分享..
我最近也是借券出去參加除息很多..
但我借券出去的是美債ETF..
美債ETF的配息是屬於境外所得..原本就有100萬的免申報稅額.
但現在借券出去變成了權益補償..
不知道明年是不是反而變成要被多課稅了
如果是這樣那反而就GG了..
不知是否有人遇過這種情形??可以分享嗎?
我借出去的是00772B..月月配息.所以權益補償還滿多次..
kk47184029 wrote:
其實很簡單的觀念,誰被計入所得誰就退那8.5%的退稅,沒有計入所得的那個就沒有8.5%的退稅。( 避免重複課稅也同時避免重複退稅)
再來借券出去所領的不叫做股利叫做權益補償,沒有計入所得,所以超過2萬也不用課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至於划不划算要看自己的稅率,還有股利總額多少( 例如有很多張單筆超過20000), 還有如果股利很大筆的話,原來的稅率是5%,為了退那8.5%, 一不小心可能就跑到稅率12%的門檻了!
( 我就是那個原來免稅,但是後來為了退8.5%, 把出借的券叫回來參加除權息稅率跑到5%, 雖然最後還有3.5%可以領…)


如何看自己出借的股票有沒有被賣出,也可以從股東開會通知書確認。

像我自己有9張緯創,前幾天收到的股東通知書卻只有顯示6張,就代表借券者已經賣掉哩。

本身所得稅級距還在第一個稅率5%,若要去賺那3.5%的利差。

就要請櫃員call回,大概抓3~5個工作天,讓借券人買回股數來還。

大概就跟其他大大說的一樣,就是除權息的時候股票到底賣了沒這一點上。
台灣資本利得沒有稅
爽歪歪啦
我的理解與版主雷同~

所得稅率適用12%以上,不CALL有利(權益補償金有機會不會列入所得~最壞狀況是權益補償金列入所得,那跟原來不出借狀況一樣),所以不CALL回有利~

所得稅率5%以下,因為要爭取股利8.5%的抵減稅額,所以CALL較有利~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