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參考文:大型太陽光電廠的解析,月平均入帳30萬元穩穩來 Part1.

請問樓主, 老家有閒置農地5分, 建置費用需多少, 有無法規限制?
距離250碼 wrote:
請問樓主, 老家有閒(恕刪)


我之前也有詢問過
不過農地拿來種電的話 似乎以後移轉會有請不出農業證明(土增稅)的問題
所以就作罷了
Marty Kao5818 wrote:
萬物皆漲,就薪水不漲....這種無奈的狀態,相信是主管機關及一般人民都普遍了解的


遊戲規則這樣寫~國外有早有先例~
但始終確定~合約白紙黑字寫著~在可見的未來~
現在怎麼鼓勵大眾投資太陽能幫忙建設~未來就怎麼樣從電費把成本拿回來
基本道理~
可以確定幾件事情

1.如果太陽能發電夠家裡用,
那未來不用擔心電費漲幅(電費要市漲超過購電價格)可以把太陽能供應的電力優先給住宅使用(只是電力回路比較複雜)

2.凡事都一樣,生產方優先,太陽能電廠的生產方有剩再賣電給公共電路。
能保證
(電費永遠統一,停電或災難時有電力供應,例如有時候停電一停就一天或者地震整個社區都是暗的就你家有儲被電池或燃油發電機,一整個就是跩)

3..現在蓋太陽能都是未來電力的"生產方"理論上,電力只會需求越來越高不會越來越低~
所以怎樣都不會賠,除非能達到全台灣人平均生產電力>消耗電力
那這樣才會變成一筆利潤低甚至賠錢的生意....

指是台電不想負擔這個建設成本跟風險,所以轉嫁給民間

我其實有想過要是有個電廠都拿2手淘汰的太陽能板做併聯~
效率就算只有原本的60%~70%
但建設成本是原本的10%~30%...也是爽賺~
c326679a wrote:
遊戲規則這樣寫~國外(恕刪)


c326679a大大您好!

這...要漲應該也是用得多的先漲,尤其是那家用最多的,反正它毛利特高
(...我沒說誰喔!)
關於您的回應,小弟淺見討論如下:
1.如果太陽能發電夠家裡用...
=>小弟家裡裝了一套太陽能儲能系統用來做實驗及實證,
搭載容量10度電的LG光電專用鋰電池,具備BMS系統可檢視電池電量狀態及健康度
算是目前市面上蠻高規格的系統
為了這10度電所打造的系統,總造價快要50萬
但一年下來大概省下$5000元的電費(是我用太省還是家用電費太便宜...)
也就是要80年才回得了本....所以太陽能系統要足夠家用,是有機會,
但是整套系統造價,尤其是可靠又安全的電池,大概要降到目前的1/4才有機會
這是成本邏輯的問題

2.凡事都一樣,生產方優先,太陽能電廠的生產方有剩再賣電給公共電路。
=> 這個是現在所謂的餘電躉售方案,不過還是一樣
這個行為被收益的獲利所影響,除非用電戶的電費非常貴,
或是用戶生意上一定需要綠電或碳排憑證之類的
才有機會自己先用,剩下的再賣公共電網
至於全部社區都停電,只有這間有電,這要多加儲能系統才有可能達成...
一樣會又回到成本邏輯的問題上了

3..現在蓋太陽能都是未來電力的"生產方"理論上,電力只會需求越來越高不會越來越低~
=> 這是沒錯啦! 但是真的不太容易,太多明明很好的屋頂放著沒搭建,真的很可惜
這也是小弟貼這篇文的用意,有資產請妥善利用,
只要系統用得好、規畫得當,產出就很穩定

指是台電不想負擔這個建設成本跟風險,所以轉嫁給民間
=> 小弟淺見,現在會用這個政策手段是因為廣大的屋頂面積產權散在眾人及眾企業上
而台電的人力除了應付既有的電力運轉及增設、變更需求就很辛苦了
將全部電廠建設放在台電身上,效率及成本完全不及放諸全民參與。

我其實有想過要是有個電廠都拿2手淘汰的太陽能板做併聯~
效率就算只有原本的60%~70%
但建設成本是原本的10%~30%...也是爽賺~
=> 據能源局的規劃,現役滿20年的電廠可以改5年一約繼續售電予台電
所以電廠維護得當且系統夠牢靠可以繼續運轉的,確實真的就準備爽賺
不過能源局也不是笨蛋,到時續約的契約價也一定非常低...
如果要拿2手淘汰的太陽能板來裝置電廠,選用本案例的優化器系統可以直接跑完全沒問題
若是一般的系統,則會需要考慮太陽能板匹配的問題,
不然不僅發電量差,很快整套系統發不出來

以上,感謝~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