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幾乎都為了歐美的科技產業打工,有人賺得多(台積電)、有人賺得少(大部分),甚至有人接單接到虧損(少部分),美國科技業高興轉單就轉單,台灣廠商毫無勝算可言(台積電除外),長期投資與其如此,不如往上游買就可以避免台灣科技產業的轉單風險,不管美國科技業以後把單轉到哪個國家,都有人幫你賺錢。
指數基金會幫你把最有競爭力的股票納入其中,避免主動選股跟踩地雷的風險。
不然就要買成長食品股,這是一個可以轉嫁成本跟抗通貨膨脹的產業,所以可以避免資金被通膨吃掉,越存越窮。銀行股適合給退休老人每個月需要穩定現金的老人,你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賺到這樣的薪水,代表你的專業能力應該也是夠的,而且有較高的工作收入,所以不用考慮退休選擇,這時候冒點風險以後會帶給你更多。
把眼光放遠一點
神木不是因為活得久就變神木,是因為一開始種子就是
hermitpure wrote:
其實我後面都看不懂 (恕刪)
那用更簡單的買法,假設你銀行有100萬,除以十,每個月可以買十萬的0056,
加上你薪水6-8萬,所以明年的前十個月可以買16-18萬的0056,
第十一個月就只剩下薪水6-8萬存款,繼續接下來每個月買6-8萬的0056。
現在國泰跟永豐有推出定期定額買股票,你可以網頁設定自動下單,
接下來一整年就自動幫你買股票,也不用看盤。
這樣懂了嗎?
要是你手癢想存金融股,
可以選中信金、兆豐金、合庫金、第一金,平均買,或是擇一單買,反正是電腦自動下單。
至於股票本來就是人為操控,外資想要誰漲就會漲,安心的領5-6%比較實在。
反正都不會倒,看你喜歡什麼就什麼,你要安全就是安全的報酬,你要刺激就是刺激的報酬,
十賭九輸,你還是安全的慢慢來就好。
VT+TLT(or BNDW)+006208(or 0050)其實就夠了。
如何使用豐存股投資美國ETF,進行全球的資產配置
為何不建議購買高股息、ESG ETF,而是建議購買大盤的市值加權ETF(0050,006208)
hermitpure wrote:
投資的方式有很多種,(恕刪)
        內文搜尋
    
    
X
                
                    
 感覺你說的這個很適合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