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顛覆10億人生活後,螞蟻集團(支付寶) 如何改變台灣生態?

電子支付乃至貨幣電子化, 註定是時代潮流趨勢, 拿政治觀點來說事的上層主導者, 其實心裡都想這麼做, 只是做不到, 只好拿各種理由, 什麼資安, 人權隱私, 假鈔等假議題來酸, 騙騙下層無知百姓.
就如同人臉辨識好了, 現在哪國只要能力做得到的, 不是想辦法做? 看老共走在前頭, 就扯什麼隱私人權問題, 但其實自己還不是有樣學樣? 貨幣電子化, 人民幣已經在做了, 各國真的不想做? 但是平常透過媒體不斷黑老共的結果, 將來很可能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因為老百姓已經先被你洗腦了,後面要再髮夾彎, 就要費更大的代價, 尤其是需要看選票臉色的.

為何說這注定是趨勢? 因為這關係到效率以及創造新價值與商業模式創新.
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不做, 當別人都做了, 你的日子會更難過.
說不想要或不屑學, 都是騙人的, 還是認真面對吧, 台灣人被自己的政治腦自欺欺人得太久了.
威力江 wrote:
記得前陣子出現一堆支(恕刪)

台灣行動支付難推
除了國人愛用現金與方便逃稅外
另外兩個理由就是即得利益者-銀行(ATM)太強
及行動支付不能先消費後付款(跟刷VISA提款卡差不多)
再加上每月可享有一次小額(500塊以下)轉帳免費
都在壓縮行動支付的生存空間
支付寶未來最大的挑戰及危機應該是數位人民幣!?

=======新聞節錄=============
數位人民幣將上數位人民幣將上路!支付寶、微信會被取代嗎?7大常見問題整理路!支付寶、微信會被取代嗎?7大常見問題整理

.................
問題二:跟實體人民幣有何不同?要怎麼交易?
數位人民幣就是人民幣紙鈔的虛擬版,兩者價值相同,若市面上流通的貨幣總量為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425元),人行發行虛擬貨幣總量,就是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425元),不會超額發行,一般民眾或法人機構都能直接從央行存取數位貨幣。

數位人民幣背後有國家信用做背書,具有法定償還性質。民眾在手機上下載一款數位人民幣錢包後,不需連結銀行帳戶、綁定卡片,就能如同現金一樣消費交易。

只要雙方手機都裝有數位貨幣錢包,拿起手機相互碰撞就能做到轉帳或支付。特別的是數位人民幣採用「雙離線技術」,就算沒網路也能使用,使用場景、體驗接近現鈔。

問題三:跟密碼貨幣有何不同?會取代支付寶、微信嗎?
跟密碼貨幣「去中心化」概念不同,數位人民幣由央行集中發行,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量沒有上限,取決中國政經實力,特色是價格穩定,不會大幅波動,且數位人民幣就是法幣,不能拒收。

密碼貨幣不同,以比特幣來說,設有發行上限(2100萬個),因為去中心化,沒有特定機構在背後做擔保,必須在收付款雙方都同意下才能完成交易。

數位人民幣跟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雖然都需要透過手機才能使用,背後仍有不少差異。

例如,數位人民幣不需連接銀行帳戶或信用卡,還可以在不同支付工具間轉帳(支付寶與微信不能互轉)。至於數位人民幣普及後,是否有可能取代支付寶、微信?中國媒體認為,就目前情況看來,仍說不準。

進一步分析,支付寶、微信之所以普及,是因為背後豐富的生態系,以及便利的服務, 若有一天中國當局強制用數位人民幣,取代第三方支付業者,在一家獨大情況下,不見得能維持服務水準,民眾未必買單.
...........(恕刪)


問題五:發行數位人民幣背後目的?
目的一:打擊黑市交易和逃稅
由官方發行的數位貨幣,能讓政府更有效率的,追蹤每一筆金錢流向、打擊黑市交易、金融貪腐,減少政府損失的稅收。

目的二:加強管控
數位貨幣由央行直接發行,民眾透過手機使用,政府可以跳過銀行,直接面對民眾。

舉例來說,政府端出各種疫情紓困方案,若有數位貨幣,就能清楚追蹤紓困的資金,是否真的幫助到有困難的企業、個人;此外,像是口罩缺貨,政府也可以透過系統設定,限制每人錢包可以購買特定商品的數量。

問題六:背後風險有哪些?
風險一:駭客攻擊風險
因為貨幣數位化,增加系統不穩定、被駭客攻擊風險。例如,先前瑞典的支付系統「Swish」因為停電,造成大量遊客無法付款的窘境。

風險二:恐對弱勢族群、遊客造成衝擊
許多國家都有人口高齡化問題,以以無現金程度高的瑞典來說,該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是5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如果太快棄現金而不用,將對老人、殘疾人士、移民、外國遊客造成衝擊。

風險三:資料隱私問題
無現金支付因為累積大量消費數據,無論是數據的使用、交換、保存,都是一般消費者難以控制及掌握的,這些金融數據幾乎等同於沒有畫面的監視器,四面八方地監控所有消費行為,這當中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數據持有者以及政府。

風險四:商業銀行角色弱化
數位貨幣發行後,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法人機構,都能直接從央行存取數位貨幣,不必透過商業銀行帳戶,且央行倒閉的風險,比一般商業銀行低,風險考量下,民眾不見得選擇一般銀行,如沒有提出更好的體驗或方案來吸引用戶,商業銀行角色將弱化。

問題七:台灣目前進展如何?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在去年的業務報告中表示,因為台灣具備以下三大優勢,所以沒有發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的急迫性。

零售快捷支付系統發展早於其他先進國家
建置跨機構共用平台,優化電子支付基礎設施
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業務
我國央行進一步指出,全球有約半數央行投入「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截至目前,僅有瑞典、中國進行小規模封測。主要是法規、技術仍不成熟,要發展成完全無現金的社會仍有難度。

即便如此,楊金龍表示,央行絕對會持續關注國際發展趨勢,適時研擬因應對策。
MyH0ME wrote:
電子支付乃至貨幣電子...(恕刪)


事情不是政府推不推廣進不進步問題!
排除假鈔問題!
不是每個攤商都願意每筆收入要先扣2-5%
然後營業而還要完全攤在陽光下好嘛!!

很多事不是單方面思考就覺得一定要往那走!
是百姓無知?

暗暗的賺何必讓你知道!
支付寶未來最大敵人依然還是數位人民幣?!


========新聞節錄==========
中國央行急推「數位人民幣」是為抗衡支付寶跟微信?更注資 85 億成立「成方金融科技」

..............
金融時報 4 日報導,有多位熟知中國央行背後盤算的人士指出,該機構近來積極在中國多座城市啟動 DCEP 的試行,其中一個目的可能就是要打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勢力;螞蟻集團高層同意這個說法,並稱他們都成了中國央行的眼中釘。

根據調研機構艾瑞諮詢(iResearch)發表的 2020 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研究報告,評估今年第三方行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可達到 249.2 兆人民幣,企業使用可佔到 140 兆人民幣;其中,又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佔大宗,分別以 55.4% 和 39.4% 的市佔率寡占市場格局.

一家大型跨國銀行的亞洲經濟研究總監認為,是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讓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成長為「怪物」;該人士指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深受央行青睞,銀行業及中國銀行業保險監督委員會(CBRC)都曾提出過抱怨,而現在才想予以控制已變得異常艱難。
.....................

反壟斷調查

事實上,路透社(Reuters)在上月底就以獨家報導披露,稱中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接受了人行建議,近一個月來都在蒐集有關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資料;知情人士指出,該委員會尚未決定是否要展開深入調查,但他們是非常嚴肅地看待央行提出的意見。

據稱,螞蟻集團與騰訊都正在遊說政府官員,希望能阻止後續的調查。

全球頂尖的獨立諮詢機構 Kapronasia 的創辦人卡普隆(Zennon Kapron)坦言,他對於反壟斷委員會展開調查感到大為震驚,因為該單位自 2004 年成立以來基本上都採取觀望的態度,尤其在數位支付領域上更是寬鬆,而這也是委員會首次從反壟斷的角度去看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螞蟻集團最快會在 9 月於港滬兩地進行 IPO 上市,計劃籌資 300 億美元堪稱史上最大規模;不過,即便螞蟻集團多被外界認為估值可達 2,000 億美元,再次蟬聯胡潤研究院的全球獨角獸排行榜首位,仍有可能要承受來自中國央行的龐大壓力。
.................
=============================
扳不扳倒支付寶說到底還是取決於中共內部的政治問題,推行數位人民幣就是不想讓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坐大到無法控管的地步.中共政權是全世界最沒有安全感的政黨,任何事情除非都掌握在自己的監控系統之中,否則永遠不會安心.在這種先天政治架構下,支付寶及微信的成長是有限的.除非它們找到和政權平穩共處相互勾兌的交易方式.很可惜的是,目前全世界最熱衷最積極推行數位貨幣的正是中國.要砍要殺支付寶及微信...隨時都可以.支付寶沒有一定要存在的理論基礎!
但無論是何者,數位化後貨幣及數位支付都將缺乏現金擁有的隱蔽性優點.現金雖然有偽鈔問題,但總是比在電腦系統上被別人隨便KEY幾個數字或按個DELETE來得安全太多了.沒有人會想自己的財產被數位化及記名化. 數位化極致後,收稅繳罰款什麼的...政府全在網上可能依法就把你名下的數字改一改就好了.


=========新聞節錄===========
「拳打支付寶, 腳踢比特幣, 挑戰美元霸權」數位人民幣背後的 5 個真相 (專欄)

3/中國央行數位貨幣讓用戶拋棄第三方支付?

除了現金,很多人還憂慮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龍頭地位不保。技術上看,央行數位貨幣可以「去中介化」點對點交易,只要商戶和消費者都開通了央行數位貨幣錢包,兩個錢包地址之間就可以直接交易,既沒有移動支付什麼事,也沒有銀行什麼事。

不過,央行發行數位貨幣自然不想真正「去中介化」,採取的仍是「央行 —— 金融機構 —— 用戶」的雙層運營機制,用戶在金融機構開戶,不直接與央行發生業務關係。

問題來了,央行數位貨幣雙層運營,而第三方支付則是三層結構:央行 —— 銀行 ——(銀聯 / 網聯)—— 第三方支付 —— 用戶。央行數位貨幣,明確表態需要銀行帳戶,還需要第三方支付帳戶嗎?

理論上是不需要的,就像沒有第三方支付時,支付轉帳交易也照常運行一樣。就現有清結算體系而言,第三方支付屬於體驗層面的提升,是錦上添花,一直都不是必需品對央行數位貨幣也是如此,沒有第三方支付,不會有實質影響。

央行數位貨幣是個新戰場,用戶習慣從零培養,現在來看,銀行 APP 率先試點,先發優勢不在第三方支付這裏。

當然,也不必過度誇大影響。站在用戶角度,央行數位貨幣與現金、銀行卡餘額並無本質區別,其嚐鮮屬性能吸引少數追求變化的年輕群體,要被大衆普遍接受,卻是個長期和漸進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銀行 APP 率先試點帶來的先發優勢微不足道。

最後,第三方支付的崛起,並非監管機構有意推動或金融體系自發孕育的產物,而是市場需求自我催生的變革創新。契合市場需求而生,用戶習慣成爲第三方支付最大的護城河。只要用戶體驗不滑坡,第三方支付就有生命力。

歸根結底,支付的競爭,一直是場景和體驗的競爭。
..............(恕刪)
==========================
未來無鈔化是趨勢,但不是支付寶這種

目前這種缺點就跟現金比沒有隱私,地下經濟不會想用

而且交易可以被第三方控制,數位人民幣就是用來控制14億中國人

跟現金一樣有隱私,而且不受第三方控制的數位幣其實是有的

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就做得到,跟現金一樣的優點而且還是數位化的.

目前最接近的就是USDT. 不過這個目的並不是拿來一般交易用的.技術也還在發展中.

雖然美國政府沒有發行數位幣但USDT是以美金當擔保發行,數位幣早就已經是美元的世界

更看好這種成為未來的貨幣
亮哥+ wrote:
支付寶未來最大的挑戰(恕刪)

偷很大
支付寶與比特幣
實際上都是數位人民幣的免費實驗幣
至於數位人民幣是支付寶最大的挑戰
我覺得是言過其實
因為人民幣數位化後還是人民幣
他不會給你利息
更不會給你使用優惠
如果店家兩種數位幣都收
你會用支付寶賺優惠
還是用數位人民幣?
其實地下經濟不會想用電子支付這種推論是有疑慮的。

以夜市這種地下經濟不開發票的來說好了......年輕人會用電子支付也習慣用電子支付,到了夜市有些攤商有電子支付、有些沒有電子支付,如果讓年輕人選擇消費時自然有電子支付的會比較吸引人。

反過來說沒電子支付的攤商雖然知道電子支付會讓地下經濟收入曝光,但是相較於生意的好壞才是重點....會比較願意加入電子支付(其實被抽手續費一定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且不用擔心收到假鈔)。

電子支付會慢慢起來是一定的,台灣一定比較慢因為台灣的環境本來就不一樣。台灣的電子支付沒政府法令引導各自為政最後一定被其他國家的電子支付吃掉。
用電子支付還要被抽收續費,在台灣只有比較大型店家才會用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