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ude Huang wrote:對存股族來說20000(恕刪) 反說了吧最主要問題是二萬變5000我一年領7-8萬都沒有扣到因為我分散20種每種都不到二萬每檔最多買10張國票金10張也沒有一萬改成5000我很多檔都慘了
clwu5724 wrote:這是我今年報稅的股利,扣補充保費,但計算實際股利所得並未將已扣的補充保費扣除.這樣已經被扣走得補充保費又被計算到個人所得稅中,在繳一次稅! 真是惡法!補充保費到底是什麼東西? 已被扣走的補充保費還要再繳稅 ? 其實是不只再繳一次,而是:1, 老王開公司做生意,賺到錢,首先得繳進出貨差額之營業稅,此其一2, 賺到了錢,每年公司得繳給政府"營利事業所得稅",此其二3, 由於天有不測風雲,所以企業不會把所有獲利於當年度全數分配,會留些盈餘作為將來度過不景氣之用,此時得繳"未分配盈餘稅",此其三4, 企業將已被拔了三層毛的盈餘分配給股東時,得先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此其四5, 之後被扣了一堆的股利,終於發到股東的手裡,此時股東得將股利列為個人綜合所得,需繳納"個人綜所稅",此其五所以,企業獲利落於股東之前,起碼是被剝了五層皮至於老王的進貨原料,可能都已繳納過關稅,以及企業得幫員工負擔勞保費健保費等等,就已算在成本中.當然,成本愈高,企業獲利也就愈低難怪幾十年前台灣的有錢人喜歡開公司開工廠,現在的有錢人壓根不願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