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wji wrote:
只是想來實驗一下...
蕭碧燕老師的定期定額、停利不停扣策略(恕刪)
蕭碧燕老師長期對銀行、投信、基金業貢獻良多(手續費),令人佩服。
股市長期來看漲多跌少,停利不停扣通常會
1 賺一點就賣掉,重新用更高的價格買入。
2 長期參與股市的金額無法擴大,即使出現長期空頭,但在微笑曲線右邊山腰的位置就被你賣掉了。
我採取的方式相反:停扣不停利。
什麼時候停扣?沒錢買的時候、買到你要的額度後。
其實就是分批買入、長期持有。
會不會到頭來空歡喜一場?不知道。
但至少目前為止,股市歷史告訴我們,只會窮緊張一場。(現在進行式)
ggtiida wrote:
蕭碧燕老師長期對銀行(恕刪)
為什麼要理會各種老師?
我常常遇到很多老師身價並沒有超過台幣十億 我實在沒理由在意他們的論點
有超過的大多是實業家 沒什麼真正的投資者在當老師的
就跟後來我有幾個大學同學都覺得實在不必要理會當時那些老師在講什麼
知道自己在幹甚麼就可以了 反正那些在大學教書的老師
或路上會看到的到處教人的老師賺一輩子不課稅可能都比我們一兩年配息少
連大學那些聰明腦袋都不見得要理了 何況是路上看到沒符合這標準的路人們
股票真正會玩的應該在30歲以前身價至少要近億
真的真的超級白手起家 我認為也要有2000萬
40歲如果決定要繼續堅持下去 10億是基本的 只要沒有這個門檻的都不用理
資本只要沒有到過頭的地步 年複報酬率沒有到30%且堅持10~20年就是不會玩
而且這個30%可能是早期40~50%在跳 中後期20~30幾% 平均最後30%左右
基本上叫得出來的那些人 不論白的黃的早期就是能這樣
別忘了 股票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只有三種人 一種賠慘了 第二種跟大盤差不多
第三種30%左右起跳的 沒了
然後那群30%左右起跳的通常到了50~60歲都能步入美金十億的殿堂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