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er44 wrote:是因為 已經定局嗎?...(恕刪) 只有確定性台灣經濟持續上行(這裡多半指出口產業)內需產業有三分之二沒有繳稅以至於好不好不得而知但三分之一有繳稅的內需產業都是已上規模且經營績效良好的
可達瓜瓜 wrote:政治人物的重心在房地(恕刪) 個人覺得房地產的經濟優勢很可能緩慢減少。未來資本利得的收益很可能集中在有價證券,就像歐美等先進開發國家。富豪資產組成是大量有價證券,中產階級資產組成大部分是房地產,平民的資產組成是存款和貴金屬。資產轉變過程可能長達上百年。即使是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技術進步改變生活模式,最後還是會跟著走先進國家的路。房地產終究要連結到實體經濟活動。以前租金是房東開價,商圈成長房東收入也成長。但是網購外送讓實體金店面消失,連夾娃娃機都收掉,熱鬧商圈也在凋零。各種小吃能躲到的小巷弄等外送,倉庫也能躲到租金廉價的偏僻地區。房產大亨不影響生計,但小房東還是要靠租金吃飯。台灣氣候特殊侵蝕嚴重,又有大批老舊建築,現在是建商求都更,再幾十年可能是不動產持有人求建商幫忙都更。政府持續舉債的財源,大刀最後還是會砍在房地產。甚至個人覺得華人對房地產的執著,就算課徵重稅,人民的忍受能力都很強。沒有比房產更好的課徵對象。未來有土可能不見得有財,政客遲早也會做資產轉移。不過這個好像跑題跑遠了。
跟選情無關啦散戶沒瘋狂上車啊~貨是要倒給誰股蟲是有在玩,但玩當沖玩短的很多昨天融資13億,有勇氣,到底13億是真散戶嗎?還是假散戶?末升段總是會激情,所以什麼時候激情,大家想入場,大致就是要落幕了我覺得外資主力也在怕到底要不要跑理論上選前要跑但是被叫來護盤的只好硬撐還是怕有人開第一槍或是川普又來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