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stand worte:在平均值以下耶 樓主沒說所有的本金在同一個時間投入,所以不能這樣比。此外,樓主的獲利數字應該已經扣掉所有的費用。大盤報酬指數只是個指數,真的在追指數時有換股、股息再投入等操作,會產生額外的交易與稅賦成本,理論上,追大盤指數的獲利應該一定比大盤報酬指數的獲利來得低...是這樣吧?
這個題目引起我的興趣.本來2016年以前都有在記錄每年盈虧.這幾年覺得不重要也就沒有持續記錄.因為這篇我還找出以前的資料把它補滿.....為什麼說不重要.很多人很喜歡算 IRR 或是計算有沒有打敗大盤.我覺得這不精準.這會隨這投入的個股不同而在不同的風險下計算同一個獲利結果.買比大盤風險大的個股 (例如: 國巨) 和買比大盤風險小(例如: 中華電) 然後在比較誰厲害..... 很奇怪.那麼什麼才比較重要呢? 玩咖認為是在了解"風險"下. 獲取絕對正報酬最大化的結果. 以樓主投資穩健的股票而言. 這算不錯的結果了.玩咖2010年開始投入資本約400-500萬元. 都在年風險-3%到-5%的風險承受度下 (90%的信心水準). 追求最大獲利.2008和 2009年 則是完全空手.在現在這個時間點. 我不會鼓勵 "空手". 但風險二字不可忽視...玩咖
Never lose money wrote:這兩天版上一片歡樂,...(恕刪) 美中貿易談判 磋商不順利2019-09-21 23:35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大陸中心/綜合報導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511/4061330每幾個月都來一次不順嗎?看到這則,有什麼想法呢?中秋節前賣了一些,禮拜三賣一隻,禮拜四補一隻食品股(看它好可憐一直跌,禮拜五還續跌…),有申購新光金,抽中(作價差),雙十節應該可以吃一點好料的…留一些基本面不錯股領點股利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