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末學斗膽請教前輩們投報率的觀念


1)
"原來數理上,那個值稱作平均值。"
勝率 <== 我假設(a)樓主的勝率是指勝利的機率 不會只用一個月/事件來代表系統的勝率
假設(b) 用平均值來代表系統的某特性 (一個最常用的方法)

2)
7個月資料 樣本數可能有點少
會產生什麼疑慮 可參考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思慢想
大數法則的反面 ==>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

3)
"用坊間常見的(營收,營益,EPS等)過濾條件篩選出符合的公司"
這種手法 很多人做 可參考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Quantitative_value_investing
The investment firm Euclidean Technologies Management is a notable example of a compan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for systematic value investing.[7]


4)
通常會賺的手法 不會公開 因為要賺就不能公開
不過樓主找到聖杯可以佛心私訊... :)


以上是在下隨便亂講 隨便看看就好... :)
yenher wrote:
目前晚輩只有學著操作股票,期貨選擇當沖融資放空等,都不會涉略,...(恕刪)

其實提到"勝率"二字。本不是股票投資者該注意的。
股票本是應該要抱很長很長,抱到當傳家寶的。是可以計算報酬率,但是卻很難估算"勝率"。
感謝chalupa1大的分享,
弟會找時間看"快思慢想"這本書,多懂一些思路。
資料量我會再嘗試多做一些,可能最好要30個月以上了。

另外,不敢說聖杯啦,01這裡很多是已成就、當成就的前輩,
我還差的好遠好遠,且即使弟僥倖偶爾獲利,還差之甚遠,
我頂多是在一小方土地上而得,比不上版上前輩們壯闊林地的範疇
happywork01 wrote:
其實提到"勝率"二字。本不是股票投資者該注意的。
股票本是應該要抱很長很長,抱到當傳家寶的。是可以計算報酬率,但是卻很難估算"勝率"。


謝謝happywork01前輩撥時間回覆,
前輩說的,切中晚輩這幾天在思考的點,
我問自己"勝率怎麼定義比較合適",越想感覺越摸不著頭緒,
單純想,學生時所學如擲幣,一正一反,機率50%,
但買股票,是...買了後放到賣時,統計總交易數後,看賺賠數量是多少而得的百分比嗎?
可是各股背景狀況不同、選擇進出標的時之情緒或思考或也不同、各股持有期間不同等,
這樣還可以拿來做統計嗎? 不知是我想太多還是...

回憶前輩以前文中,有提過期貨操作和波的概念,也有說過自身勝率的觀察,
我思考是否是一個標的,抓到波的脈動,然後作買賣的決策,每筆交易都會記錄,
然後統計盈虧數,來計得勝率。不知同一標的或不同標的,能否合計算。
也看過版上其他前輩有提過自身勝率30%,50%,60%,70%甚至更高,
不確定是針對買股而言,或是有操作其他金融商品,我是抱著天外天人外人的心,
相信是有的,只是不知道已成就的前輩們,是怎麼去估算的。

我嘗試思考的方向是,賺扣掉虧而得的結果,是一個數學式子,
是否清楚賺的能力有多少,就可推得我能承受的虧幅是多少,
雖然不能夠精確估算,但我是否能大概做到就好。
以上是晚輩的想法,也不知是否我掉進什麼盲點中而不自知。


yenher wrote:
不知同一標的或不同標的,能否合計算。...(恕刪)

價值投資和價格投機。是兩種不一樣的方法。
雖然標的物不同,但是同樣是投資或同樣是投機。那是可以合併計算的。
我兩種方法都有,但是只計算投機部分的勝率。

您提到我說的"波"。波有長有短。
以價格投機來說,波較短。所以比較容易計算勝率。
以價值投資來說,波很長。不是不能計算勝率,只是時間久了,根本不可能依當初設定好的條件出場。所以勝率不太有意義。

yenher wrote:
是否清楚賺的能力有多少,就可推得我能承受的虧幅是多少,...(恕刪)

不行。

能清楚自己的勝率和獲利率,不是讓人了解自己能承受多大的虧幅。
反而是讓人不要死守陣地。

了解自己的勝率和獲利率,是讓人在不利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靈活的思維。
知道這一點點虧損,不算甚麼,不要捨不得放棄。
只要保持平常心,以後平均多久?就能再賺回來。這讓人有信心。

-----------------------------

譬如,我5月份光短線投機部分獲利44萬,這是以往均值的兩倍多。
可是6月份,卻因為一次誤判吃了大虧,最後還是在虧16萬時暫時出場。
如果我沒以往獲利的紀錄和概念,可能會捨不得。
雖然不見得出場是對的。可以固守等待,或許不會虧這16萬。但是我也沒自信短期會回來。

與其花很多時間去等一個"不確定"。不如重新開始。
目前也已再賺回8萬(如果繼續等待,到目前其實也沒賺回來)。這個月只虧損8萬。如果含上個月的44-8=36。也恰好在平均獲利。
上個月只是先借來讓這個月虧損。哈哈,上個月高興得太早了。
個人感覺勝率這檔事是偽數學來著
假設有個80%勝率的策略好了, 還是可以進出個10趟賠8趟....

就像去醫院做手術, 醫生說 免驚啦, 這個手術成功率有90%哦; 還是有人很衰的出事情一樣呀...
Kenji.K wrote:
個人感覺勝率這檔事是偽數學來著
假設有個80%勝率的策略好了, 還是可以進出個10趟賠8趟....
就像去醫院做手術, 醫生說 免驚啦, 這個手術成功率有90%哦; 還是有人很衰的出事情一樣呀...鬼

我是不知道甚麼是偽數學。但知道有統計學。

1.甄選短跑國手時一定要有個標準吧,規定以往在正式比賽的平均成績要低於10.1秒才有資格入選。
10.1秒其實是個統計值。不保證明天一定可以跑進10.1秒。

2.商品會有一個送審的資料,譬如耐用次數50000次。
如果你是消費者,你會受5萬次或是1萬次的影響嗎?
5萬、1萬都是被認證的統計資料,但沒一定恰好用到那就壞了。

3.天氣預報,出門要帶傘,但也不是人人都會淋到雨,衰的才會遇上。
天氣預報本也只是統計學。可是為什麼你期待他很準?甚至可能影響首長選情。

4.有人站在旁邊看兩個人猜拳,A出石頭的機率有60%。
於是認為,如果自己下場和A猜拳,只要一直出布,100次就可以贏60次。勝率就是60%。

5.有人也算出B每次出完剪刀之後90%會接著出石頭。
於是認為,設計一套模式跟B比賽就有70%的勝率。

您說的80%勝率卻進出個10趟賠8趟,說的大概就是第4或第5種。
不過您說的醫院做手術卻比較像1.2和3。一個都不能死,何況死好幾個(讓我開刀才會,專業不是隨機抽樣)。
今天如果因為有4.5的狀況就否定1.2.3,那也是您的高興,反正就是統計而已。

專業做的雖然也是統計值,但不是隨機抽樣。
專業做的雖然也是統計值,但不是隨機抽樣。
專業做的雖然也是統計值,但不是隨機抽樣。不在統計值多少,在於專不專業

大家都知道十賭九輸(這就是隨機抽樣統計值),但錢都憑空消失嗎?
徹底了解藍色字的那段話,才不會一直在這打轉。
happywork01 wrote:
價值投資和價格投機。是兩種不一樣的方法。
雖然標的物不同,但是同樣是投資或同樣是投機。那是可以合併計算的。
...了解自己的勝率和獲利率,是讓人在不利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靈活的思維。
...與其花很多時間去等一個"不確定"。不如重新開始。

原來如此,感謝前輩您的提點,
還不吝舉了實例,幫助我明白。

happywork01 wrote:
1.甄選短跑國手...(恕刪)

真的,在投資世界中,能夠 長期+穩定+成功賺錢 的人,
不是沒有原因的,也絕不是靠運氣就能達成的
我是花了好久,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晚輩還是差十萬八千里啦~~


通常前輩的文,我都會反覆讀10多次以上,
也只算盡量去理解我能掌握的部分,還請恕晚輩愚鈍,
但在未來不同階段,我會再回讀您的文。
再次感謝前輩所花的時間~~~

happywork01 wrote:
我兩種方法都有,但是只計算投機部分的勝率。.....
我5月份光短線投機部分獲利44萬,這是以往均值的兩倍多。
可是6月份,卻因為一次誤判吃了大虧,最後還是在虧16萬時暫時出場。.....(恕刪)


5月份為何多賺? 看圖即知,因為我是先押空再回補。
6月份為何虧損? 因為我還是先押空再回補,看圖即知,我勢必虧損。

我說我有長線也有短線。長線通常被我忽略。看圖,5月跌的6月全數回來。無論做空做多都是白做工。
可是短線就不一樣,5月加上6月,雖然都是先空再補,指數下了又上。可是兩個月加起來卻還是有錢賺。
所以我才比較在意短線,短線輸了就是輸,贏了就是贏。不會白做工。

通常評估獲利能力,不能只在多頭時評估,或是只在空頭時評估。
要在一個通常的點位,無論是先上後下,還是先下後上,回到原點之後的盈餘才是真正的獲利能力。


另外說,我不是很推崇"停損"。"停損"不是工具,他是不得已的。
那我為何在虧16萬時會選擇暫時出場?
因為我有日記帳,也有月記帳。
如果我以往的日平均獲利是賺2萬元,那虧損就會在約1.8萬,比盈餘少一些。
如果我已往的月平均獲利是賺18萬,那虧損就會在約16萬,比盈餘少一些。
這樣說,就能解釋我為何在虧16萬時暫時出場了。
(這個2萬和18萬,是過往的實際統計,不是我打算贏的數目)

日停損1.8萬很平常,超過30%的機率。
可是月停損就不常見,機率就不太高,大約小於10%。
所以我有時候會說勝率68%,是指當沖+隔日沖的日記帳而言。
如果是月記帳,那可就高達90%。
所以勝率是隨時間改變,如果針對股票來說,沒一定的統計期,當然沒一定的勝率。
所以勝率只在短期的投機上才有意義。

-------------------------------

其實雖說是統計,但是也要有大半是符合科學才行。
以前我常PO出獲利,不是為了炫耀,只是說明統計上的穩定性是符合科學的範圍。
譬如我賺2虧1.8,獲利68%。
每月如果22天來算,就是(2*68%-1.8*32%)*22=17.38
接近我長期每個月的盈餘。
所以雖說是統計學,可是在某個範圍內還是符合科學的(我也不知道科學理論在哪)。
happywork01 wrote:
通常評估獲利能力,不能只在多頭時評估,或是只在空頭時評估。
要在一個通常的點位,無論是先上後下,還是先下後上,回到原點之後的盈餘才是真正的獲利能力。
...
另外說,我不是很推崇"停損"。"停損"不是工具,他是不得已的。
那我為何在虧16萬時會選擇暫時出場?
因為我有日記帳,也有月記帳。
...
勝率是隨時間改變,如果針對股票來說,沒一定的統計期,當然沒一定的勝率。
所以勝率只在短期的投機上才有意義。


晚輩真的有幸能得前輩花時間指點一二,
前輩所寫的文,都是頗富深意,裡頭的彩蛋,
端看學生們能拿走多少,只是通常我能拿的很少就是了!
(層次差太多啦)
謝謝您這幾篇,如此深入淺出,鉅細靡遺的引導我。

操作股票的我,不會再過度迷思於勝率了,
應該好好研究個股,待便宜時進場,好好抱牢,才是我該做的,
"停損"的部分,晚輩知道您之前有清楚論述過了,也有筆記保存。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