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her0911 wrote:
規模不大....還...(恕刪)
其實小老百姓對各行各業 只要是跟自己很相關
對一些不正當的事情還是會有頭緒跟摸的到邊
唯獨
銀行業不是如此
銀行業特殊到我都不認為董事長可以明瞭完整的內部弊案脈絡
連董事長自己要做一些壞事 狼狽為奸一些事情都不若其他行業容易 有夠特殊
我實在不曉得這種行業為何會被認為是很安全的投資標的
難道
是因為巴菲特投資銀行股且很信任銀行股嗎
如果是基於這部分
要是巴菲特在台灣不會投資任何銀行股 那以這個理由買台灣銀行股的也未免太奇怪
以這理由的還不如去辦merrill lynch買BoA才比較稱得上跟價值觀有對上
當然
我也不認為這是良好的動機跟行動 他本人被多人尊稱為神了也不建議以這樣的動機買股票
不然就是
以這二十年來銀行業的營運"結果"看起來挺穩健 所以說服自己這是很安全的行業
但自身其實對該行業一知半解
這個說來奇怪
我很少聽到這幾年來有人買銀行股賠到錢 頂多嫌報酬率不夠高而已
可是以一個一知半解的心態應對自己"已擁有"的資產真會是件好事嗎
有一大堆以價格表現回推回去"應發生何事所以造成甚麼結果的"
以此判斷為基準 做出下一步的判斷
不論是這二十年或是二十年前都已經踢過非常多次的鐵板
這是很危險的行為
牛市已經很多人因為這危險的行為導致很大的問題
這種行為更可能導致處熊市的誤判 誤判自然會發生買不到好價格的問題
這也正是為何人人皆知好價格出現鐵定要買 卻沒幾個真買到好價格的原因
但我看一大堆人都是這麼做的 否則銀行股票表現也不會如此亮眼
奇怪
到底一大堆自許價值投資人的投資者們 買銀行股的動機
是基於價格表現很好且營運結果很好 還是營運表現很好"且公司運作是自己所信任的"
這個信任不可以建立在從價格逆推回去的假想結果上
誰做得到?
台灣的銀行業出事一點也不奇怪 很多銀行為了迎合股東做出背離職業道德的行動
而且銀行數也未免太多
不論如何 有個詭異的現象仍然會持續進行著
有一大堆認為銀行股票很安全很可靠的人們 且重押過某支銀行股票的
他們卻會分散到不少銀行存放現金
理由棒極了 為了分散風險 怕銀行倒 出於風險的考量我必須這麼做
總感覺很多人對於風險的認知是很詭異的
光是風險就一樣有不少人以價格的表現回推以衡量風險 起伏大的代表風險較高 反之亦然
看起來挺有道理的 邏輯上說得通 不論是實例還是邏輯上
電信業跟優良傳產總是起伏很小 競爭強且為數者多的產業總是起伏很大 看來挺對的
問題來了
如果從自身對該公司的了解 光憑如此來衡量該股票的風險跟從價格表現回推以衡量風險
這之間是否存在著不同
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如果初步是有問題的 後續要怎麼較為可靠地衡量配置跟報酬間一大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