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tc328 wrote:
時代不同了..
以前是國中去當學徒,25歲當師傅,35歲當廠長,45歲貸款買機器成立工作社,55歲想清福
現在是讀書,讀書,讀書..讀到25歲,然後補習補證照考公務員..
然後就是咖啡店,服飾店,民宿..再來就是網路商城或網紅..
讀完書去歐洲留學做糕點..回來幾個品茶,品咖啡,農舍搞民宿,搞個自由品牌二家紅茶店然後集資展店,然後去外國設店..經營不善就捐款逃..家裡錢花完就一堆人,同學..號召成群抗議,然後要政府給社會宅,給長照..開始寫Paper..政府要蓋什麼園區,要怎麼新創..
其實我贊成這些的大家全部出來參選?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ohopro wrote:
就這幾天媒體報導的富豪統計來看
台灣的富人密度排名亞洲第二
3000 萬美元資產的人持有億元豪宅的平均數量是五戶
台灣這幾年的經濟成長造就的富人更多
那麼台灣的經濟很差嗎?
問題還是在於台灣的社會與分配結構出了問題, 大多數勞動人民都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
有些人會把「工作機會被剝奪」,怪罪在〔引入外勞〕這件事

可是,看了看外勞的 ... 工作待遇、工作環境、從事的工作 ...
問一下哭喊「工作機會被剝奪」的人,會不會想要一樣的工作?

喔
要的,就已經在做了,不會哭喊說,「工作機會被剝奪」

【大多數勞動人民都沒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這一題,我一直認為是怪怪的命題
因為 ...
大多數勞動人民,手上拿得到的,便宜而方便可上網的手機
剛剛好是屬於,經濟成長的果實"的一種代表"

附註︰
哪種工作,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年輕的外勞,很少看到本國的年輕勞工?

嗯,幫忙老人家把輪椅推出去公園散步晒太陽的,大部分都是外勞

是啊,職業無貴賤 ... 那,為什麼不願意做 ...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