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裕隆價值投資與對真實的探究

納智捷前4個月賣不到2000台,裕隆還能撐多久?10元的話我有興趣跟他賭幾張
古錐阿土伯 wrote:
雖然納志傑的洞要怎補...(恕刪)
樓主有沒有看到2018年裕隆財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不三不四的財報,到底是廣告還是財報,笑掉別人的大牙,老闆居然會放任這種財報公布,怎麼可能會好好經營公司,更不可能會經營納智捷品牌。經營高層都如此,員工素質可想而知。只剩下祖產土地跟子公司股票的公司,我給他10元以下也不算苛刻。
cscm wrote:
正反面觀點都沒絕對的...(恕刪)

問題是目前都是利空
你怎麼知道目前就是低檔
有沒有可能再更低呢?

紅塵傲笑 wrote:
問題是目前都是利空...(恕刪)

這是一個忍耐限度的問題
如果尼認為下跌空間有限尼自身條件耐受得住
那就可以買
當然尼也可以不摸底..買在起漲後所謂的右半邊
成本高些但心理壓力小一些..

例..



古錐阿土伯 wrote:
這是一個忍耐限度的...(恕刪)

買中華車比較有機會…
古錐阿土伯 wrote:


這是一個忍耐限度...(恕刪)



台灣不用算了
大陸目前到底燒了多少錢這才可怕
而且納智捷的風評其實很差
車子品牌的形象跟車子的銷售量有正相關的
三菱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開發汽車是需要燒很多錢的
這樣的銷售量國小數學都知道會虧錢
當然你要講的是未來
但我個人覺得連開發的東西都還沒看到
有點不踏實,真的出來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那時候還有產品競爭力嗎?
等東西出來再評估會比較實際一點
紅塵傲笑 wrote:
台灣不用算了大陸目
大陸目前到底燒了多少錢這才可怕
而且納智捷的風評其實很差...(恕刪)


銷量差是事實
風評差是抹黑
風評應該要看(買過使用過的車主的評價)比較客觀
銷售會這麼差,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有心人刻意的抹黑


我以前也覺得那智傑的車可能比較有問題,因為來自口耳相傳的印象。
後來實際問周遭有買納智捷車的朋友,發現他們都說還不錯用

Luxgen得第一名?夾在虛擬與現實中間的一場直擊! -廖怡塵【全民瘋車Bar】2018年12月14日



集科技與智慧,超乎你想像的未來車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95030
天下雜誌 陳秀麗 2019-05-06
汽車工業歷經百年歷史,工藝展現更臻成熟,但邁入21世紀後,全球汽車工業正面臨著一場全新的產業革新,汽車業也將轉型為科技業。你對未來車的想像是什麼?在全球車輛產業快速轉型與進化的浪潮下,台灣要用何種創意與解方,來分食全球將近五千億美金規模的車用半導體市場,是產、官、學、研必須正視的商機,一年一度的「車客松」,讓我們看到台灣潛在的研發實力、終將技術變現、帶起島國經濟。

數位化為全球企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汽車產業也隨之產生連動,很多專家相信,在電動化、無人化、連接化和共享化的趨勢下,不需人干預的自駕車將是未來的主流,並且重新定義個人移動平台的使用。未來的自駕車會是什麼樣子?透過更先進的技術交流、創新產業的實踐,藉由未來交通、未來汽車及未來人車互動等,可望改變未來交通樣貌!

AI人工智慧將主宰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調查顯示,2017年台灣汽車電子產值預估達新台幣2,080億元,至2020年可超過2,700億元台幣,直逼台灣整車產值。主因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輛將可促進先進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如車用影像系統、盲點偵測、車道偏移、停車輔助系統、車用LED等產品為訴求,這其中又以AI人工智慧為出發點的車廠和車用電子設備是近年發展的顯學。

經濟部工業局的調查顯示,台灣汽車電子產值至2020年可望超過2,700億元台幣

看準這點,裕隆集團攜手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華創車電與納智捷,攜手舉辦連續第二年的台灣車客松活動,提供了汽車產業中能夠自主研發的平台,做為提升台灣汽車產業的創新能量,競賽主題共分為「汽車進化組」與「城市旅行組」,目的在於打破彊界、廣納創客,讓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夢想實踐者,能有共同實現腦中汽車狂想的機會。

舉辦「車客松」的目的在於打破彊界、廣納創客,讓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夢想實踐者,能有共同實現腦中汽車狂想的機會。

高盛研究團隊日前的報告中也談到,V2X(包括所有車用智慧服務)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0年可望正式超越7.9億美元,主因來自於市場對於即時交通資訊的需求增加、意外事故的預防有助於提高公共安全、政府對於交通管理編列更多經費與車聯網的普及,從此次不少新創團隊的作品能夠呼應這趨勢,運用的技術層面較國際水準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中不乏提出以AI技術結合車身數據,不管是從行車安全角度出發,或是車輛的智慧優化、AI影像辨識、AI駕駛的行車偵測以及各項交通服務創新模式、創新車輛與環境互動之應用等,都提供了未來城市更佳的移動解方,同時也有各種因應新能源車輛發展之多元商業模式想像。

獲得汽車進化組首獎、來自雲科大的Dream Hub團隊,作品主要為運用演算法,實現智慧頭燈車道維持系統,以優化駕駛安全;獲得城市旅行組首獎的台大團隊 iTech,提出的創新想法為運用智慧無線通信系統,結合高效硬體與信號處理,突破傳統定位技術上的限制,可發展多元運用,如解決停車的耗時問題等。這個活動也獲得產、官、學、研的大力支持。

「車客松」代表著參賽者協作精神與商轉落地的展現,展現追求卓越的市場企圖心。

產官學研肯定支持,帶動台灣車輛產業創新

以往汽車產品週期大約在5到8年,但在電動化、無人化、連接化和共享化的趨勢下,連帶影響汽車行業提高產品的創新率、縮短汽車產品週期到每年更新,以便整合最新的硬體和軟體開發。由於購買新車成本高昂,使用者自然不想每年購買新車,短期的創新周期主要是透過定期升級的方式來進入市場。

因此,「車客松」代表著不僅僅是裕隆集團旗下團隊之間協作精神的展現,同時表現出追求卓越的市場企圖心,讓這些創意更聚焦、昇華,成為商業化之下的具體產物,長遠來看,企業提供平台給有志者整車試驗,並持續在台灣這塊土地投資,對於台灣車輛產業創新將會有很大的滾動效益。

百萬獎金固然是眾家必爭之地,但從眾多參賽者的動機中不難發現,能夠將原創概念登上這全台最大的媒合平台,光是讓想法曝光就已經是難能可貴,藉此汲取經驗、吸引國際汽車產業大廠的青睞,皆是各團隊追求的終極目標,畢竟對於這批年輕的學子而言,能夠站在這舞台,接受評審的指導與建議,也是畢生難得的經驗積累。對此,華創車電總經理李俊忠也激賞的說,「本屆參與的團隊對整個參賽的初衷更加清楚、準備更為充分,整體創新表現也越發成熟,作品充滿新意且具特色、具有高度商轉的價值,給人”玩真的” 之感。」

華創車電總經理李俊忠欣慰表示,本屆「車客松」整體創新表現越發成熟,作品充滿新意且具特色、具有高度商轉的價值。

許多年輕生力軍對車輛創新領域感興趣,腦力激盪出各種創新想法,對整個汽車產業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人才培育。長期關心新創發展的立法委員許毓仁也持高度正面的態度肯定車客松的存在價值,除了看到創新應用的遍地開花,同時更激勵了有志往汽車研發的熱血年輕人加入「做車的人」行列,一同發揮創想與實踐,一起為台灣創造更安全、人性及聰明的移動生活!


如果品質不差,請多支持真正的台灣國產汽車品牌。

網路的話不可盡信,何況還是來自於大陸。
銷售量是沒威脅,可是潛力有威脅性。
扼殺是什麽意思懂嗎:比喻壓制、摧殘使其不能存在或發展
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cscm wrote:


銷量差是事實
風評差是抹黑...(恕刪)

這幾年納智捷的重心跟主戰場
其實是發放在大陸
網路上納智捷在大陸的風評並不好

https://youtu.be/HV1CmXNGgdg

我也期待台灣自己做到車能更發光發熱
也許未來會變好
納智捷以他目前的銷售量來說
我個人覺得沒有任何可以讓人抹黑的本錢
他的銷售量根本無法對任何車廠產生威脅
被抹黑的可能性並不高



我個人很欽佩兩任嚴董對於汽車工業的投入與夢想,想要在這個領域

領域裡面闖出一點點空間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過去30年有太

多其他的產業長期獲利成長率比起汽車業來的大多了,他們可以守著不被

誘惑,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我去尊敬了!!只是裕隆現在要做的事情實在太不

容易,整車製造在過去100年裡面累積的專利與技術壁壘已經高的嚇死人,

結果現在產業轉向用電驅動的方式,這跟之前用液壓跟齒輪驅動簡直就是

兩個世界,就像是鍵盤手機VS智慧手機一樣,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產業!!他

所需要的技術跟資源或許有重疊的部分,但是更多的部分卻是新加碼的投資

看看現在台灣機車廠對於gogoro的態度就可以知道,新技術又是一個錢坑啊!!

但是你現在不投,等到幾年之後技術穩定之後,別人會讓你便宜使用技術嗎??

當然不可能,請乖乖掏錢來買吧...這不就是幾十年前裕隆的窘境嗎?? 祝福

他們可以找出一條不同的路...!!
誰會無聊抹黑納智捷,他連被韓國抹黑的資格都沒有,一個神a款打趴整個品牌,至於風評 看看台灣人完全不買單就明白風評如何,連嘴都懶得嘴了。
紅塵傲笑 wrote:
這幾年納智捷的重心跟...(恕刪)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