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假如有一檔 ETF 是 100% 複製台灣指數,那麼與同等價值的大小台,有何不同 ?!

好比一公斤的鐵 跟 一公斤的棉花 哪個重?

是同樣重量

只是有不同特性
用同樣力道往上拋,鐵馬上砸下,棉落比較慢

相同價值的商品 (期貨200萬做一口,與200萬的ETF)
以2008年為例,指數從9859跌到3955點,0050從72.3跌到28.53元,兩者跌幅都在60%左右
只是過程中期貨震幅大,ETF震幅小
這是商品本身的特性





又好比兩萬五小綿羊機車,跟兩千五特斯拉跑車
兩者相同用50的速度,往前相同的時間
誰會跑比較遠?

行進距離一樣
只是一個人包鐵,一個鐵包人
風險不同

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與心理素質
這是商品以外的因素


恬適生活 wrote:
ETF & 台指 兩者績效有何不同呢 ?! 或優缺點呢 ?...(恕刪)

ETF 跟 台指就差在風險,還記得2017發生什麼事嗎?

這年對台指期玩家絕對是印象深刻的一年,2017年8月3日星期四早上0845台指期貨開盤不久後,

從10458閃崩千點到9408不到3分鍾後又彈回上千點,這一來一往之間如果做多保證金不足20萬(200塊*1000點*1口=20萬)

恭喜你瞬間畢業,類似這種閃崩式下跌有很多,尤其還有夜盤時更明顯,如果保證金不存夠,千萬不要碰期指,

玩ETF就好,這種指數型不怕瞬跌瞬漲。

最後說一句:投資有風險,慎選標地,安全第一!

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
hubert28 wrote:
從10458閃崩千點到9408不到3分鍾後又彈回上千點,這一來一往之間如果做多保證金不足20萬(200塊*1000點*1口=20萬)
恭喜你瞬間畢業,類似這種閃崩式下跌有很多,...(恕刪)

為了避免瞬間畢業,買期貨必須準備很多保證金,因而造成資金的閒置。
而計算報酬時,是否沒有把這些閒置資金列入分母裡去
ETF沒有瞬間畢業的疑慮,不需因此準備保證金。

這樣子來計算/比較報酬率大小,是否不夠真實?

ayz847 wrote:
為了避免瞬間畢業,買期貨必須準備很多保證金,因而造成資金的閒置。
而計算報酬時,是沒有把這些閒置資金列入分母裡去的。
ETF沒有瞬間畢業的疑慮,不需因此準備保證金。

這樣子來計算/比較報酬率大小,是否不夠真實?...(恕刪)


如果考慮到槓桿(保證金少於合約價值),那報酬率絕對不是245%這麼少,因為用個2倍槓桿(這對期指來說是非常低的槓桿,台指萬點跌到6千點時還不會斷頭,跌到6千點再補保證金都來得及),報酬率馬上就double,所以我認為差異不是在槓桿上(文章也沒註明槓桿倍數)。

主要差異很可能就是在樓主最不認同的轉倉時的逆價差上產生的。
pineman wrote:
文章也沒註明槓桿倍數 ...(恕刪)

我到樓主那個網址去看。(如圖)
他似乎完全沒考慮到追繳保證金的問題。(紅框)
也就是說,他沒把閒置資金列入分母。
所以,若如你所說兩倍槓桿,
那報酬要從245%,折半為122.5%了。



ayz847 wrote:
我到樓主那個網址去...(恕刪)


那應該是那個部落格也算錯了,我猜他應該只用期指總獲利點數去除以進場點數,假設是如我所推測這個就等於合約價值的報酬率,換算成有槓桿的投入保證金的報酬率,萬點時一口10萬槓桿約20倍,不到萬點時放10萬報酬較低,以5000點來看約10倍,2500點則是5倍,就用5倍算(畢竟近10幾年沒來過2500點),乘上去至少1000%以上。
期貨的獲利能大於0050的原因是「期貨的長期逆價差」。
長假終於結束了,休假前拋出的議題,真高興有許多的迴響
也有許多先進說出了個人提出此議題的重點,

歸納如下,有誤請指正!

1.指數 ETF 旨在為追隨指數,在美股中也有許多標的ETF趨近99.x%於指數

2.若用台灣 0050 說明,如果也是 99.x% 貼近加權指數,則萬點來算 200W 買 0050 與 買一口大台相比.
則"每日波動損益應該是一致的" or "風險一致"

比方當日漲跌 1% , 則兩者的損益都會是 1%

3.槓桿問題,一般是用"合約價值/保證金"來算,但個人傾向於
無論放多少保證金,"由於波動損益是不變的" 100W , 200W , 400W 做一口大台都一樣

個人重點會在於"當下的合約價值"才是.

4.一開始提供的連結,其結論應是錯的,因為原作者忘了每年除權息問題,比較的標的應改為"加權報酬指數"

5.每年,"每月轉倉期貨逆價差獲利"大於或相當"0050 殖利率" , 此點個人無法證明

6.期貨閃崩問題,如以每日漲跌限制 10% 計算,則有足夠保證金應不是問題,比方50W or 100W一口大台

7.也是個人結論,假如所購買的指數 ETF 金額大於期貨合約價值,
則理論上將"期貨合約價值之保證金" 50% ~ 75% 用於購買債券 or 美金定存 or 其他固定收益

應有更好的效益才是.(相信有許多先進前輩已是如此運作)

比方買 200W 的 0050 換成一口大台保證金 100W + 100W 債券 or 美金定存 or 其他固定收益

P.S 會提出此議題,是想起過往看到某先進前輩貼圖,
長年轉倉持有 7~9 口 小S&P500指數期貨 (目前一口價值約 415W N.T)
(應沒記錯吧!,如此先進前輩看到還請再指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