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裡面有"利率變動"這四個字,
代表他是利變型商品,有宣告利率的險種,
宣告利率就字面的意思,就是由保險公司依照自己的投資績效跟參考市場利率所宣告出來的利率,
保險公司每個月會宣告一次,適用一年(所謂的月宣告年適用)。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在2月買的保單,那今年這整個保單年度就是適用今年2月的宣告利率,
下一個保單年度(明年),就是適用明年2月的宣告利率。
所以你買的時間點不同,也有可能影響到你適用的宣告利率不同。
再來,目前的利變型商品,
只限於壽險跟年金險。
其中,利變型壽險除了宣告利率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利率,叫作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不同,他是這個險種從一開始設計出來的時候,就固定的利率,不會變的。
前面說的宣告利率每個月都有可能變動,有可能變高也有可能變低。
但是宣告利率最低不能低於預定利率。
所以你可以把預定利率當成一種類似"利率保護機制"。
一般來說,你買利變型壽險,保險公司給你的數理表(或稱試算表),一定會至少列出兩個數字:
1.基本保險金額對應之現金價值(有些公司叫作解約金),
2.基本、累積增加保險金額對應之現金價值(預估值)。
通常,業務員或理專在跟你說明的時候,大部分會請你看2這一欄。
這一欄的意思,就是假設未來宣告利率不變的情況下,你解約能拿到的金額。
所以實際的金額,有可能比這個高,也有可能比這個低,就看未來每一年的宣告利率怎麼變。
而1這欄的數值,就是只計算預定利率的情況下,每一年的解約金。
而既然只計算預定利率,而前面說過預定利率就是宣告利率的下限,
因此,這欄的數字可以視為"每年解約金的下限"。
也就是說,不管你在哪一年解約,不管當時宣告利率怎麼變,
你領到的解約金,一定會大於1的數字。
而如果宣告利率每一年都一樣,則你就會領到2的數字。
brabus1518 wrote:
沒有喔!你20年前買的一定和他提供的建議書要一樣才可以
因為性質不一樣,你那時候的商品沒有回饋金這個東西...(恕刪)
回饋金---是什麼東西 幹什麼用的 優缺點是??
aa0930360 wrote:
回饋金---是什麼東西 幹什麼用的 優缺點是??
所謂的回饋金(全名:增值回饋分享金),
是針對利變型壽險的一個東西,
前面有說到,利變型壽險有兩種利率,固定不變的預定利率,跟會變動的宣告利率。
預定利率就是這張保單設計出來後,就固定的利率,代表保險公司每年最少要給出這樣的利率。
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依照當時情況而決定出來的利率,
所以當宣告利率比預定利率高的時候,代表保險公司跟你說我們目前能給出比原本預定的還要更高的利率。
那怎麼給?
假設有一張利變壽險的預定利率是1%,今年的宣告利率架設是3%,
代表保險公司認為今年可以比當初預定的利率多給2%(宣告利率減預定利率),
而這多給的金額,就叫做增值回饋分享金,
計算方式就是:
(宣告利率 - 預定利率) X 保單價值準備金 = 增值回饋分享金
其中,保單價值準備金就代表這張保單在保險公司的價值金額,
概念就有點類似你在銀行定存的金額(本金)。
前面宣告減預定,代表保險公司今年多給你的利率。
所以利率乘上本金,就是利息,
因此,增值回饋分享金有點類似利息的概念。
但是他不是利息,只是概念類似而已。
看到這個計算方式,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那我是不是要找宣告利率越高越好,預定利率越低越好?
其實不盡然!
宣告利率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是預定利率呢?
預定利率越低,增值回饋分享金不是越高嗎?那為什麼不是越低越好?
原因就在於,這個計算方式,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宣告利率要先減掉預定利率?
原因在於,預定利率決定了保單價值準備金本身的增值。
今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等於去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乘上(預定利率+1)。
所以預定利率已經反應在保單價值準備金本身的增值幅度了。
因此,宣告利率要先扣掉預定利率,這樣才是多出來的部分。
簡單的說,
假設預定利率1%,宣告利率3%,去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100萬,
所以今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等於去年的100萬乘上(預定利率+1)=101萬!
而今年能拿到的增值回饋分享金
(3%-1%)X101萬=2.02萬。
所以從去年到今年,這張保單包含回饋金,總共增值了101萬+2.02萬-100萬 = 3.02萬。
是不是就約略等於去年的保單價值準備金100萬乘上宣告利率3%呢?
這就是該計算方式的原因所在。
所以預定利率當然也是越高越好!
因為前面說了,預定利率是宣告利率的下限。既然是利率的下限,當然越高越好嚕。
MyH0ME wrote:
就是躉繳的宣告利率最高,但預定利率最低,
年期愈拉長,例如六年的,則宣告利率愈低,預定利率愈高。
其實原因在於主管機關的一些政策,
主管機關對於不同繳費年期的險種,
訂的責任準備金利率都不一樣。
目前台幣躉繳終身壽險的責任準備金利率是1.25%,美元躉繳是1.75%。
兩年期、三年期跟躉繳是一樣的。
四年期繳、五年期繳的台幣終身壽險壽險是1.75%,美元是2.25%。
六年期繳以上的台幣終身壽險是2%,美元是2.5%。
而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商品的預定利率,就是參考這個責任準備金利率而訂,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商品的預定利率就跟該商品的責任準備金利率一致。
原因在於預定利率就是這張保單最低要給出去的利率,
而保險公司收到保費,第一件事就是把一部分撥出來去提存責任準備金。
所以大部分保險公司就直接用責任準備金利率當成預定利率。
至於宣告利率,則是指保險公司評估自己的投資收益跟參考市場利率而訂,
繳費年期越短,保險公司越早把保費收齊,越早可以拿去轉投資運用獲得收益,
所以繳費期別越短,宣告利率通常越高。
兩者相加的結果,就變成躉繳商品預定利率最低,但宣告利率最高的現象。
所以一般來說有些人認為儲蓄險只有躉繳值得買,
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因為你要考慮到未來如果時間拉長,宣告利率的變動就必須考慮進去,
而預定利率等於是宣告利率的下限,
所以當你想擺時間越長,預定利率就越重要。
一般來說,如果這筆資金是想要擺10年以內的,通常躉繳會比較好,
因為宣告利率高,短期內如果宣告利率不要大幅變動的話,報酬率會比較好看。
但是如果資金是要擺20年甚至以上,那可能分期繳會比較適合,
因為分期繳的預定利率高,代表未來如果宣告利率調整的話,分期繳是比較有鎖利優勢的。
所以還是我一直以來強調的那個觀點,
沒有最好的商品,一切都要以當事人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工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