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配息有沒有跟上股價,如果沒有跟上,而且有配息較優的標的可以轉換就會賣了.我買進的某股購入價格約14元,每年配息在1-1.7元之間,通常都是1.5元,他漲到43元多我就賣了,因為當年配息算起來只有3.5%的年利率而已,賣了之後轉戰金融,當年配股配息約10%,如此一來該筆資金的年投報率立刻增加快三倍,以原投資金額計算年投報率大概有30幾%,跟放高利貸差不多一樣好賺.還有一個原因也會賣,就是自己覺得大盤高點已經差不多了,畢竟已經經過不知道幾次的大崩盤洗禮,魚頭魚尾還是不要吃比較好,像現在我把資金轉到銀行特別股上面去,只留下看戲用的股票在手上,我是覺得等個幾年也沒差,只要本金沒有打折的風險,將來還是有希望的.
剛進入股市三年本為領息而來金融股買進後,就從沒賣過也不打算金融股作價差(資金不多)但短線價差也是有做過幾次(金融股以外XD)沒做到價差的通常本身也是標的,不在意他跌 ※是說,當存股飆升一倍時,是否有去算過他未來的價值?展望?如果存股有幸為成長股,賣出就會悔恨當初怎麼不續存。存股若只是短暫曇花一現,賣出就覺得自己當下真果斷。
懶人國 wrote:如果都不會大漲的股...(恕刪) 身邊同事 當初大立光300多塊時買了10張我們也有跟著買一些但是我們都賣在400~500塊他老兄一路抱到3000多元去年辦理離職 他全部賣出 賺了超過3000萬!!!結果大立光還漲到6000塊!!!!今年聚餐的時候 她還直呼少賺了3000萬
古錐阿土伯 wrote:偶只是好奇既然價格會成為一般存股族賣出的主因..那如何能稱為存股呢???終究還是價差追求者啊所以根本就沒有存股這回事...(恕刪) >>>賣掉漲高的股票 , 本益比過高 , 殖利率下降的股票這些錢 ,還是重新再投入買低股價 , 高殖利率的股票這樣的作法 , 持股的張數 , 會不斷的增加而且是呈倍數的增加假設我原持股日電貿3090 50張 , 平均成本27元取得次年配2元 , 可獲得股利10萬元當3090漲至60元時出售 , 可以獲得300萬元再把300萬元拿去買6216的居易 , 假設股價為27元這時就能取得110張的6216明年居易配2好了 , 就能取得股利22萬元有沒有發現 , 持股的股利 , 就由原先的10萬元 , 增加至22萬元而股票的資本從原本的(50*27*1000) 135萬元 , 增長為300萬元這就是錢滾錢的複利效果個人的習慣 , 是實現股票獲利 , 轉買其他股票一旦放入股票資本 , 成本就從換股重新算起一切從新開始不賣股 , 就是每年領股利 , 一部份拿去花用 , 一部份再重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