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公司的2018年Q2 的資產負債表上顯示,公司還有現金16.5億台幣,另外還有31.98億的定期存款,怎麼公司會經營到資金如此緊張,還需要斷頭解除銀行質押還借款?公司對外公開資訊說明“本公司董事長黃文烈已在積極籌措資金償還借款”,完全不像公司還有將近48億现金等流動资产的公司?
2.董事長黃文烈從2016年年底至2018年9月,每月幾乎都賣股票獲得現金;2016年合计92張,約3千2百萬台幣,2017年合計869.7張,大約3億台幣,2018年合計562張,大約1.96億,總共獲得超過5億台幣(以平均股價350/股 计算)
請問是用在什麼用途?公司的賬上一直顯示有30億以上的現金和定存,還需要董事長套現周轉嗎?
3.在公司營收及帳上現金流非常良好的情況下,為什麼在2015年Q4,2016年Q4,2017年Q4,現金股息發放當月,都需要對外現金增資或對外借款,公司銀行的活期存款不用,卻需要到處借款,請問是什麼原因?
4.公司在2015年Q1現金增資18.63億,增資價格按照公開資料計算,應該在186.30元台幣/股,在2017年Q4 現金增資 11.65億,增資價格按照公開資料計算,應該在89.61元台幣/股,為什麼一家已上市公司,每年股息配發在7.6元以上,賬上現金流都在30億以上的情況下,在公司上市後,還需要以前一次增資價格的一半價格增資,是否有一般大眾投資人不知的內幕問題?
以上問題請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維護一般投資人的權益,謝謝大家!以上問題請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維護一般投資人的權益,謝謝大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