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韓國幣值升值,台幣不動如山,現在換台幣升,韓國微貶
而且這一兩年因分紅費用化,一堆'電子公司加薪幅度都比高的,深怕留不住人
韓國工程師可是沒有這個的,所以韓國工程師薪資比台灣,也發現金獎金
以後台灣也可能一樣,
到時候所得贏韓國,起薪跟韓國接近,政府又可以課到科技新貴的稅
預期的事,聽聽就好
當一片看好聲時,就要開始小心,記得去年也是一堆人看好上萬點
結果???希望這次是真的
預期沒發生時的失望性賣壓可是很大的
直航對香港的影響很大,昨天新聞就開始報導
每年經由香港進入大陸的人與貨物,再加上有一些公司在香港設
公司,讓大陸生產的貨物,出到香港再進去大陸客戶那裡
看來如果直航,對香港的負面影響會最大
就看大陸要照顧香港還是台灣了
目標-宅男啦
LL在上海 wrote:
炒房的人可不是全無財務槓桿在操作的
呵呵
對 沒錯 資金如何利用槓桿才是重點
目前房子 除非(信用+房子區域)良好
不然要銀行放你八成 不是這麼容易
(七成應該是現在主流...)
而股票融資
不論你是王親貴族還是牛鬼蛇神 就是六成
槓桿差距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再者
目前現行建設公司會計入帳方式多為完工比例法
也就代表 不論你有無賣出房子
假如蓋十樓 蓋到二樓就認二成 蓋到五樓就認五成 蓋完就全認了
並不是蓋完後 賣一間認一間的利益
這點要先注意
再來
房子的需求問題......
其實大家都清楚 國內的一般人民需求不振
所以每天新聞宣傳的 不是外資買了什麼大樓 就是溫州商人又來了
但外資買的是商辦 國內商辦價格在亞洲的確偏低 所以他們有興趣
那温州商人咧? 回到第一點
國內銀行借錢貸款給大陸籍人士買房子的法規似乎還沒出來
中國銀行會借錢給大陸國民去台灣買房子似乎也不太合理
假如上述二點都不合理 温州商人會用"十成十的錢"炒台灣房市?
建商賣房子 找一堆演員在你旁邊"賀成交"都作得出來了
去温州餛飩麵攤 找幾個客人來當温州人
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