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8655655514 wrote:大大買的保單,都是儲蓄險與壽險。保險業務員會推薦這類保單,不外乎是他們賣這類保單的佣金特別高。...(恕刪)
會有這種錯覺,純粹只是效益而非佣金。
佣金恐怕並非你原先設想的如此高。
而佣金有多少,礙於身分我不便討論,同時也不想去討論。
因為付出勞力跟心力來換取報酬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點不論各行各業或任何人,我想都是相同的。
重點並不在於付出多少,而是付出跟獲得是否對等。
不論買保險、賣保險,我想都是一樣的。
而部分業務會積極推薦此類保單,主要有三點。
一、險種相對單純
二、險種較易大眾接受
三、後續服務趨近於0
而上述三點,其實有緊密的關連性。
針對第一點,其實此類險種比其他人身保險、產險來的單純許多。
就算不透過數學公式做換算,同一年比較數字大小總會吧?
但是其他人身保險跟產險卻辦不到單純的比較,需要研讀條款並與實務上相結合。
其耗費的心力與時間,兩者很難相提並論。
針對第二點,人們會漠視風險,但相當重視損失、獲利。
這也造就了該類險種相對好賣,反正只要談獲利即可。
而這也是為何還本型保單,可以賣得這麼好的主因。
煩請參閱此篇:
一點都不還本的還本險
我記得我常常聽到一句話「沒有立即性危險」,所以不需要急著做。
小至生活周遭,像是機械停車場、熱水爐故障等等...
大至最近的重大災難普悠瑪號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反正也未必會發生,等發生了再做打算就好。
但是發生的當下,往往都來不及了!
針對第三點,此類險種沒有太多的後續服務。
畢竟只有解約或理賠時會服務,而且只會有一次。
但是醫療險、意外險、殘扶險等險種,卻完全不同。
理賠時,順順的當然都沒問題。
但是不順的時候,就會知道業務的專業在哪邊。
倘若當業務法理基礎不足時,問題就會層出不窮了。
特別是殘扶險,他是依照身體狀態來做理賠判定。
而"狀態",本來就並非是固定,而是會變化的。
現在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一旦年紀大的時候就會發現身體狀態逐漸走下坡。
這就是狀態改變的典型例子。
而上述三點,其實都是業務相當大的成本。
再簡單的說...就是時間成本跟溝通成本的問題。
閱讀條款,搞懂商品需要時間。
研讀法條,鑽研判決書以避免保險公司拒賠更是需要大量時間。
與客戶溝通亦需要時間。
這些,才是會積極販售終身壽險的主因。
最後,並非是說賣終身壽險的業務不好。
畢竟任何商品、服務,都沒有強買、強賣的道理。
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作販售或購買,絕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