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成 wrote: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帖...(恕刪)
郑国成 wrote:
因为越穷越生,欧洲日本都面临严重的少子化危机。大陆预计十到十五年也讲面临少子化危机。这也是欧洲为什么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引进难民,因为年轻人太缺了,老人社保的钱分的是现在工作的年轻人缴纳的部分,如果缴纳的人少,老人就发不出退休金,那才是灾难。目前生的多的是印度拉美非洲中东地区。...(恕刪)
所以我贊成自存型的社保
自存的話,看是要存在 A50 裡,還是全球 500 裡
要選哪個 ... 其實我比較偏向 全球 500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郑国成 wrote: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帖...(恕刪)
有沒有比較完整邏輯的政策論述
然後包含風險的控制
以風險來說,08年那次以結果論來看說用力過猛,資金浮濫然後有房市泡沫不為過吧,且資金放出去的控制不夠嚴謹,這次不太可能不記取教訓
另外中央政策對於都市化的過程是否有確定的政策想法
目前主要沿海和內陸大都會地區的主要大動線交通建設的差不多了,幾個花大錢的大多都偏遠地區(川藏鐵路之類的),這種除了邊際效用遞減外,花費大、效益低是不可能避免的,那轉向小型但密集的小區域交通建設網,用便捷交通活絡經濟外,是否有政策是想藉此分散大量往都市集中的壓力,有評估過效益嗎,我舉台灣當例子好了,台灣一些中南部和山區的交通建設其實建設的密集度算不錯的,但在人口老化、減少,和農村、山區沒有配套的產業政策留住年輕勞動力狀況下,這些建設在邊際效益遞減下很多效益是負的,就像是一些高雄的建設一樣,除了高債務蓋了很多外,每年經營保養還要賠很多錢,所以債務壓力越來越大,中國在這種這麼大的政策中有怎樣的配套呢?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10-23 20:11聯合報 記者杜宗熹╱即時報導
大陸住建部、財政部將根據地方自願原則,以及當地公共租房發展情況,確定在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廣西、四川、雲南、陝西等八個省份,開展政府購買公共租房營運管理服務的試點工作。
路透報導,大陸住建部近日公佈的《推行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的試點方案》明確,試點地區要全面梳理現行屬於政府職責範圍、由財政支出安排的各類公共租房運營管理內容,凡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租房營運管理服務事項,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實施。
根據試點方案,購買內容主要有:入住和退出管理事項,主要包括組織選房,租賃合約簽訂、續簽、變更,辦理入住手續,採集新入住住戶的基本資訊,建立住戶檔案,辦理退房手續;不得包括對保障資格的准入和取消。租金收繳和房屋使用管理事項,維修養護事項及綜合管理事項。
試點方案強調,試點地區要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和公共租房運營管理現狀,合理確定購買內容,將適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公共租房營運管理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的指導性目錄,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對不屬於政府職責範圍,或者應當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不得實施政府購買服務。
通過試點,將在試點地區建立健全公共租房運營管理機制,完善政府購買公共租房運營管理服務的管理制度與流程,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試點成果,為提升公租房營運管理能力提供支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3438488?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
動作還真快.....
看來真的對中美關係看很壞....
economic wrote:
有沒有比較完整邏輯...(恕刪)
ockquote>economic wrote:
有沒有比較完整邏輯...(恕刪)
第一,08年的四万亿是有负面效应,但是正面效应更大,譬如很多行业的跨越发展(重工,海航,家电制造,人工智能等等)内需以此为契机振兴了起来,00后的育婴,抚育等花费比90后多多了,手机,笔电的消费普及提升等等都是在此时实现的。房子总的来说没什么大泡沫,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毕竟大陆需要房子结婚的年轻人数量更多,目前统计来看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房子依旧不够,还有发展的空间。
譬如我06年来北京工作,那时候工作才1200块,07年也不过两千,但是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很贵的,我至今记得一台液晶电视要五六千。除了吃喝很便宜,一碗刀削面三块钱。08之后收入急剧增长,当年就从3000多翻到6500,又到8000.当然房价也在涨,吃喝张了一倍,可是手机电脑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价格却下降的很快,吃喝本身在生活费里所占的比例就不大。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的。虽然还是买不起房,但是感觉上比以前富裕多了。08年之前的房价虽然看起来便宜,但是工资更是低的吓人,依旧是买不起的,08年后虽然上涨,反而有了能买得起的希望(09年首付买的)因为4万亿刺激了太多的行业的发展。我所在的公司也一样,以前都是每年慢慢发展,社会发展速度和工资增长是十分缓慢的,但是四万亿公司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一直到今天,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是增长的节点和第一助推器就是那四万亿,我们得到了不少补贴。啰嗦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4万亿确实是促进了很多行业的大发展的。
但我要补充一点,全球发达经济体产业都是在集中的,规模越大的公司越赚钱,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直白说就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这是因为各领域发展越来越往精细化的方向走,科研经费也来越高,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赢家通吃造就的。
第二,农村建设是托底,不是为了发展。长远看投资是浪费的,但是短期看是很有必要的。大陆的长远政策依旧是城市化,是往除了北上超级大城市之外的二三线城市集中,县级市和以下行政单位未来都是空心化,更不要说农村了,但是大部分年纪大和部分留守农村的年轻人也不能完全被社会发展抛下,这是社会主义的特性决定的,所以要给他们做好托底(不断提升生活下限)农村土地政策也是预计还能承包一轮(40年)村里的土地严格控制流转交易,所有权牢牢控制在村集体手里,到时候预计农村留守老人大部分不在了,(人死土地归集体不能传给子女,子女户口在村集体的话,会分给土地,但是大部分都进城了就不会分地,土地慢慢随着人去世都收归集体)实行机械化经营,目前土地产权过于分散,依附在土地上的人口依旧很多,但是这部分人口大部分是文化不高的中老年人,不能有效转化成其他行业的劳动力,只能不断改善乡镇居住条件做好托底,直到他们去世。
第三,大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主,西方经济学为辅的,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东西不能套用否则大陆早垮掉了,譬如朱镕基时代的改革国内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马上要完。温家宝的四万亿公知也认为会破坏经济,因为他们学的都是西方经济学,在大陆除政府外的经济学界谈马列经济学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是国务院还是坚持不马列经济学作为经济运营的指导思想。林毅夫和张维迎的辩论你可以看一下,就代表马列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异。从大方向上讲,二者完全不同。当然大陆做了改革,就是马列经济学做框架,西方经济学填充内容,二者融合了起来,但是融合的时候依旧泾渭分明。
具体说起来太复杂了。譬如产权,结构产业等都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是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弊端写的资本论,但是弊端之外,马克思肯定了大部分资本主义运行的经济法则,否定的是是资本主义经济法则的单一性孤立性,不能全面的发展的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当代的问题,而且经济问题和哲学政治学地缘等息息相关,因为融合的东西太多,马克思也出现很多错误,列宁做了纠正,邓小平在刘少奇的基础上又做了本土化运用。
具体建设问题,西方主张市场化不干预,自然竞争,马列主张市场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要人为的干预和计划引导市场。譬如大陆的绿化树每隔几年就砍重新种一批,用西方经济学你解释不来,只能得出腐败和浪费资源的答案。但是马列很好解释——没有需求要人为的创造需求,没有就业要人为的创造就业,而且马克思认为经济行为是个大的多米诺骨牌,政府创造一部分需求等于推到一块多米诺,其他的社会需求和就业会被这块推倒的多米诺激发出来。再回到绿化树,因为城市要绿化,会产生大学的园林专业,农民会种树苗,园林公司会成立,可是随着城市绿化结束了,这些人会都失业,所以整个城市全部绿化一遍(假设城市有五个区,绿化公司每年能绿化一个区,五年都绿化完成)然后从第一个绿化区开始每年砍一个区的树,铲掉一个区的草坪,这就保证绿化相关人员每年都有活。你说的高雄建设是建设完就拉到了,以后不建了,这样突然性的不持续的经济建设在我们看来反而是破坏经济的,因为突然性的大规模建设,会发很多包,很多人做高雄的大工程,可是建设完了就没了,企业也没那么多的工程了自然要裁员,这样的建设我们反而认为是破坏性的,正确的方法是高雄这些建设完下一批要立刻开工。财政的话,持续不断地就业本身就创造经济,马克思没解决这个问题,列宁开出的药方就是国企啊,把经济命脉抓到政府手里,但是列宁的国企制度太死板了,最终失败了,大陆做了折中,引入了市场经济,保持国企的活性、但是国企依旧控制着利润高的垄断性行业,可以很好的筹集资金,所以大陆的政府债务反而不高,和两千多万的加拿大澳洲差不多。而且我们还有财政的转移支付。
过去大陆路桥建设铁路建设等产生了7千多万的钢筋工,水泥工,混凝土搅拌员,渣土车司机,水泥厂钢铁厂等,他们的就业关联到2亿人(要他们养的老婆孩子)可是国内基建基本完成,他们还年轻,最大的四五十岁,小的也就90后,一带一路转移的有限,所以必须开启新的建设保证他们的充分就业,你所谓的边际效益完全不在考虑当中。如果这两亿人哪怕其中的一亿失业,经济的传导效应也是可怕的。
农村的内需不是靠这个,这个内需是给那1.5亿基建工人和他们关联的家属的,农村内需靠的是不断提高的种地补贴和,逐年提升低保额和养老金额(农村养老金实现才三年左右的事儿,虽然还很低,但逐年在张,以前农民没交过养老金)我老家前年每月开55,今年开一百多了,而且老人还都有低保和贫困补贴。目前国家的规定是农村无劳动能力人口(残疾和老人)每人从财政得到的多重补贴每年保证每人不能低于三千.
要总体离情大陆的思路是很难的,因为我们要明白西方经济学,但是还要明白马恩,列宁选集,邓小平选集(经济部分)不熟悉是是不行的。再者大陆政治经济不分家,脱离政治谈经济也没多大的参考意义。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