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yu1226 wrote:幾次的交手發現,這些理專多的是只在理自己的業績,不是真的在幫客戶規劃理財.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若是理專完全站在客戶角度去銷售與設計商品,那就無法達成公司利潤最大化,也很難達到每個月的業績標準,所以所有投資商品自己要去研究作功課,理專可有可無。
我認為理專是個很詭異的存在除了繼承或中樂透這些幸運人士小弟堅信台灣社會是越有錢的人代表越聰明(精明)印象中理財VIP入門門檻存300萬就達標了各位會想把資產給一個比自己資產少的人去管理?(很多理專都是剛畢業的弟弟妹妹)論專業性的話保險可能是需要專業人士去規劃但其他投資性產品...基金股票債卷外幣老實說在銀行不保證獲利的狀況下不如自己來射飛鏢....又銀行是穩勝的好像有一本書內容是:銀行主管自豪各各都開遊艇,但顧客們的遊艇在哪裡?
多年前參加同學婚禮,五星級飯店門口收禮的是公益團體義工直接開捐款收據給賓客,新娘是新郎爸爸介紹的哪裡認識的?你懂的,父慈子孝遇上才色兼備,當然是天作之合換男性理專,只能避開理專被娶走,請產假,育嬰假的問題有理專協助外,還是要自己理解吧!
我覺得資產1000萬等級以下的理專大部分都是在銷售商品的,大都只是推薦上頭交代的當季理財商品大都是主動型基金公司傭金給較多及手續費超高的主動型基金如果超過一個門檻之後會有另外團隊及更多投資產品可選擇如果理專一直被換的話那不妨換銀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