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6568 wrote:
感謝,難得一見的深度分享。但其中假設有些已改變,模型中假設人類資源有限(或人口有限)導致經濟最後會走向分配而非創造甚至崩潰⋯這以「房地產」解釋非常合理,但卻忽略了「技術」與「慾望」兩個永遠「用之不竭」的變數!譬如說,網路上的資料無論給多少人用都是無限的、人類想追求生活水準提高慾望也是無止盡的,只要投資的標的能夠精準連結「用之不竭」的資源,長期投資不會崩潰而會致富,這就是巴菲特早期只投資民生產業(連結人類改善生活無窮盡的慾望)、近期則投資蘋果與IBM(連結技術無窮盡進步),而巴菲特對投資房地產沒興趣(這是分配而非創造)。結論,只有投資無窮無盡的產業才有長期獲利,謹供樓主參考,再次感謝。
其實資本的增長分為兩個部分
1.第一個部份是實物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成長
2.第二個個部分是貨幣資本數量的成長
第一個部份的成長沒有第二個部份成長做支持
資本主義的積累成長就無法持續下去
例如一個國家很可能生產過剩 引發貨幣利潤率下降危機
就算實物生產力在成長一樣會引起供給過剩
就像中國前陣子的供給測改革一樣
不是中國不需要產能 不需要發展實體資本和基礎建設
而是產能沒有貨幣利潤,貨幣利潤要回流來補足實物資本的增長
要滿足一個特定的數學比例關係
成長才能持續下去 否則積累將引起產能過剩產品賣不出去而利潤下降引發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