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終身醫療:就是依照住院天數來做理賠,住院一天賠保額一次,不過在現行的健保制度DRGS制來說,住院天數的下降,自費用藥的增加,嚴重地導致了終身醫療的保障有限,而自費用藥的部分,終身醫療無法完全地跟上,所以現行醫療險就以實支實付為主要。
實支實付在補足的是,龐大的醫療費用,我們花多少錢就賠我們多少錢,可以補足目前自費用藥增加的風險,大大的提升我們的醫療品質。
終身醫療 日額 手術險這些產品跟實支實付的差異
前三樣產品是定額給付
也就是說當手術部位確定 住院天數確定
理賠金額就大致可以估出來了
但不會管自費病房花了多少 動了甚麼新型手術 或是用了甚麼藥物或器材
考慮現在很多短期住院高自費的醫療
實支實付比較合適 雙實支保障更加完整同時分散風險
雙間理賠可以填補家人照顧小朋友的薪資等隱形成本
3.終身癌症並無法支付目前癌症治療最有效的自費標靶藥物費,而且實支就能處理癌症在院內的治療開銷,建議先用罹癌就給付一筆金額的癌症險取代。
小孩罹患癌症同樣需要大筆花費,住院天數也相對短,建議規劃一次性給付,至少200-300萬左右,能夠給予小孩較全面的治療,也不用擔心醫療費用過高。
4.失能風險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常會在這時候幫寶寶規劃基本的額度,
15歲以上再加上定期失能險加以補強。
5.燒燙傷額度沒有照到,小孩子比較活潑好動,
皮膚比較嫩,有燒燙傷容易留疤,這一塊也是需要
高額度的保險給付。
以上5點完整規劃,一年1.5萬~2.3萬就可以做到。
*重大傷病5歲前投保費用較高,若想先將保費控制於預算內的話可5歲之後再附加上。
以專業中立的角度提供完整規劃,
有需要協助的地方可以來信,提供 『性別』、『歲數』和『需求』一起討論喔!


談的是【風險移轉與保證折現】 雙方符合契約條件下 保險公司將會承擔所有金額損失(承擔未知風險)
目的在於 【保護現有資本、與未來工作收入折現之保證】
概念已經說完了 簡單說就是[保證折現了]
其實問題很簡單
1.你要用小的金額(相對低的保費) 去交換大的權益(換到高保障)
2. 還是高的保費 去交換低保障
第一.保單本質是中性的、沒有好壞都是因不同需求、設計出來的、本質上都為金融商品、要能理解付出這樣的金錢能夠[換到的權益]有哪些、一般人大概很難釐清吧
>>>>不能說 成長股 就比價值型股票 好 這是兩個要的東西不一樣、邏輯觀點都不同的人
第二點、怎樣買是沒有標準答案
同樣是坐飛機、除了要確定你要去哪裡外同時、可以選擇的有
廉航、普通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 四種、因個人需求與能力而定、找個真正專業的、實在不用在這邊問
也沒有所謂小孩多少錢就夠了 照同樣邏輯 頭等艙>可以換到20張以上廉航機票
該擔心的是你花了頭等艙的金額 卻沒能力交換到對等之價值
同樣也不是保費就是高就是好>>>>>保費高低關係並不大
概念很簡單 文章前面提到的 "小錢交換特定條件下大權益" 符合條件下之理賠就是500萬 1000萬起跳之類的
理賠金能完全解決財務風險為前提(風險完全移轉)
找專家量身打造、財務需求分析 比較實在
第三 保險是門專業、覺得爬文爬一爬、就能自己就會了、按照這樣的邏輯 那麼任何人爬一爬文都可以當 巴菲特 索羅斯、 找專家協助實在 一個不信任 那就找10個人、多方了解看看
爬文只能給你得到一些大方向、最怕的是這些大方向、從開始就是有疑慮的情況下、爬文還有幫助嗎
方向錯誤停止就是進步。
多方吸收聽聽不同觀點、思考對方表達的觀點、對於當下現況有什麼幫助?
最後保單權益都是自己的、、不用去怪業務員怪保險公司、買錯打掉、從買就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