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出擊 wrote: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恕刪)
股海出擊 wrote:
不推這個人,爭議多...(恕刪)
也對,
大師也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常常會看錯,所以保留一些模糊並不是壞事。
舊債王 葛洛斯,最近兩年,不是看錯,就是看對但自己賠大錢。
新債王崗拉克準一點,但也是會出錯。
倒是 pimco outlook 由多位經濟學家討論出來的結論,比較客觀,資料豐富,只是外語文章很難讀。不太能每期都看完。
宋鴻兵長期以各種經濟陰謀論著稱,所以評價兩極,幾乎所有國際經濟事件在他看來背後都有陰謀,而其核心結論簡而言之是圍繞一點「貨幣不可信,持貨幣者永遠受人玩弄」貨幣是世界最大風險的資產,聰明人都會儘量捨棄,將貨幣換成實體物資或是房產[1]、貴金屬。也因此許多廠商、投資公司都會付高昂演講費請他來站台,成為一種互利共生關係,因為他的不要持貨幣理論剛好可以促銷這些公司的商品或投資股權。
但他的此一論點隨著2011-15年間國際大宗物資和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而逐漸出問題,這種趨勢剛好證明了物資價值下降,而貨幣是最有價值資產。
2011年一家名為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公司在雲南成立,邀請宋鴻兵多場演講,鼓吹民眾趕緊投資貴金屬,多達20萬人入會流動資金400億人民幣以上,然而隨著大宗物資不景氣2015年中起泛亞公司出現贖回困難,並有捲款跑路風聲,[2]大批投資人求償無門開始圍堵代言人宋鴻兵,2015年12月12日他在一場演講會上被泛亞受害人噓下台並上場毆打,被逼簽下道歉協議
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人背棄他所有的論述
目前,看的出來,讀者回應分為兩派
1.獨立思考派
2.找尋答案派
第一類的朋友,會了解陶冬論述的價值在哪裡,因為我跟這些朋友都一樣,我們只是利用資訊,去思考,並不只是去聽一個人說什麼,這也就是投資的藝術
第二類的朋友,給我的感覺就是,給我明牌,給我答案,給我明確的標的,如果我沒搞錯,這就是所謂的言之有物
小弟衷心建議,還無法進階到第一類的朋友們要加油,如果還是希望只要求得到別人的答案,那麼可觀的投資獲利,將永遠難以實現
共勉之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