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zibin wrote:
這有點疑問,我...(恕刪)
luzibin wrote:
這有點疑問,我們用人均所得來看,每年台灣一個人的錢其實是越來越多的,如果購買力逐年下降,應該是人均所得會越來越低才對。...(恕刪)
你忘了把通貨膨脹算進去~
還有把近幾年來的房價飆漲算進去~
以前的兩百萬可以買房,現在在台北可能只能買一個廁所...
以前7-11有39便當,你看現在便當價格漲多少了?
以前手搖杯一杯十幾元,現在多少錢?
你所謂的人均所得,不過是 你媽跟你爸平均一人一顆睪丸 的概念~

就以鴻海來講,從300多跌了幾年到2008年金融海嘯時剩下57元(台積電從300多跌到36元)時郭台銘在電視上說,情況比看見的還要壞2倍,這還是績優龍頭股,一般的小股票更是跌到鼻青臉腫,看著自己的錢一天一天的少,每天一睜開眼就是股票市值又變少了,持續了幾年,很多人都是賣了就不再痛苦了而賣出手中股票不敢再進場直到今天,不然以前的菜藍族去哪兒了?
定存或儲蓄險除了利息低但是完全沒風險,可以睡的很安穩,股票我玩了30年了,若以手上資產來說,年輕時幾乎有多少錢就買多少股票,什麼定存? 連基金都看不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