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勞工,工廠自動化又不是現在才開始,車廠幾十年前就自動化了,還不是需要技師維修工?要提倡機器人取代人力,要先看是哪些工作作業的形式,不可能所有工作都可以只靠機器人,然後老闆只要請幾個工程師管理機器人就好
把機器人吹捧成像萬能一樣,現實仍然很遙遠,像美劇“西方極樂園”或英劇“真實的人類”那種機器人,2、30年內都不可能出現,工廠自動化不是算算“勞工薪資成本”,跟機器一年的成本,就得出買機器人較省的結論。
唯一合理的是有些簡單又不複雜的工作,的確可以用機器人就好,但也沒那麼簡單可以只靠機器人,不信的人,問問看你的Siri或Alex,你覺現在機器回答可以取代人類客服嗎?
別說未來如何,五年十年也許有威脅,大家應該關注AI和機器人的發展,也該多學習其他技能,但不會發生一夕之間人類都被機器人取代這種事,30年後長大的人也許有可能遇到
而且那也得美劇中的機器人AI真的出現才有可能。
s2474 wrote:
串在一起的 而且不是串聯 是交織
很多產業會由
自動化製造>自動化設計>自動化研發
我也覺得不可能 但就是可能
自動化研發?你知道創意是怎麼發生的嗎?機器與AI只是擅於處理邏輯的東西,研發不是懂得理論和寫程式就可以自動產生的,要靠自動化研發,現在連天網或機械公敵的AI都還無法出現,怎麼可能自動化研發?
PS:(別把科幻電影的AI當真,IBM深藍也只是會運用計算,那還不算真正的AI)
PS2:(再過個30年看有沒有狗或海豚等級的AI就算了不起了)
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也是跟中國大陸各銀行的業務興衰與凋零有關!
早年在中國大陸可以找到銀行工作的學校畢業生、不僅學校屬於名門正派、在老家也都是父母鄉里口裡眼中的驕傲!
我在大陸有一個親姪子、小我3歲、他當年是他們縣城裡的學霸、號稱過目不忘、高考也很爭氣的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當時在文組的排名、僅次於北京大學!
記得第一次跟我的親姪子見面、非常開心、當時的他已經是中國建設銀行、四川成都分行經理、來深圳分公司受訓、我開車去深南大道陪他吃飯、回顧了老家這幾年的過往種種、談到了我老爸當年去廣州黃埔軍校從軍之後的點點滴滴!
除了關心老家與家鄉的親人一切安好、談起他的銀行工作、當年的他依然還是非常有自信、神采飛揚!談到 2012 年前的銀行業務、只能用擠爆、大廳門口塞爆了人潮來形容!
舉個例子!
每天我自深圳的家中開車出停車場去公司上班、約莫08:10 不到、轉彎經過我家樓下百貨公司前的招商銀行、前面正臨著一個寬100米、長250米的超大廣場、銀行前面排滿了大約85人(等紅燈無聊數過人數)、一條長龍、頂著太陽、等候著銀行08:30 開門!
招商銀行旁邊緊連著的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排隊現象可就沒有那麼可怕!隔壁緊鄰的另一個百貨公司的肯德基、150米外的地鐵口、也都是萬頭鑽動、尖峰時段有如蝗蟲過境、人滿為患、記得那時我家200米直徑內的這3家大型超市、還沒有開門、還來不及加入群眾暴衝的行列!
簡單說、在那個年代上各大銀行辦事、沒有白金卡或以上、會是自找苦吃、排隊排到流淚、甚至會開始懷疑人生!
最近一次跟我的姪子見面、是在2016年某颱風夜、深圳某五星級酒店、他的神情嚴肅、我也驚訝於他的突然出現!
經過說明、原來是當年人民大學同窗、走向政治發展道路、由於組織領導腐敗、遭受牽連!
早年的意氣風發、人脈關係廣建、2年的牢獄生涯出來之後、轉變成誰也不能見、只剩下這群老同學特地坐飛機來此、陪他喝酒慶祝重生!
談到他的銀行發展、看得出他謹言慎行許多、對於銀行的生涯規劃、也不再抱持著諸多的期盼!
為何?
因為這次當我到平安銀行窗口洽辦業務的時候、早上10:00、早已經不需要搬出白金卡!因為根本沒有人群、簡單拿號、何需排隊!
各位可以意識到的一件事、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早已經取代了大部份的銀行業務、甚至連自動化的CDM 存取款機也純屬多餘!因為在中國做零售生意、沒有微信支付寶、肯定是跟自己的業績與效率過不去!
我熟悉的平安銀行理財經理非常感謝我的房地產分析與諮詢、還好她在2015年徬徨的過程中聽從我個人建議、賣掉了武漢一間不爭氣的大房子、也順帶賣掉了深圳地鐵口前的一間黃金小套房、帶來絕對現金存款、因為那年銀行發放的「年終獎金」、感覺上像是「臨終獎金」、一個令人感到心碎與絕望的數字!
這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光是一個中國建設銀行在全中國就擁有超過15000間分行、中國建行的第一家無人銀行問市、就代表著中國四大行庫的裁員前的警鐘已然響起!
一旦某大銀行開始裁員、撤出不必要的銀行商鋪高昂租金與人事費用、由於銀行間的競爭互動、將會直接掀翻壓力鍋的鍋蓋、演變成為「全銀行運動」、勢不可擋!
一個分行起碼20位以上工作人員!各位能夠想像這一群受訓有素、經驗豐富、金融行業裁撤下來的100萬大軍、同時與各位在不同商業領域、競爭同一份辦公室白領工作嗎?
那麼與這裁撤下來的金融百萬大軍比較、各位自商科背景畢業或從業人員的競爭優勢又何在?假設在同薪同酬的相同條件下、老闆又會決定用誰、金融實務經驗導向、抑或是MBA 話唬爛導向、一場就業競爭衝突、不難想像!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待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