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

意思是賴在台灣好死不如歹活~?
時不予我的哀愁 ??!!

今天在聽 李宗盛 的 山丘 , 對於歌中的一詞 , '時不予我的哀愁 ' , 特別有感.

記得很多創業成功的人 , 接受訪問的感言 , 往往會提到 '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
, 自己很慶幸能有機會生逢此時 ' ..

其實 , 時不予我 跟 我不予時 , 是相對存在的.

因為一個成功的新創產業 , 就是用更有效率 , 或是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方式去滿足
市場 , 但也會減少或是取代原本依賴此類需求而存在的產業或是工作機會.

像是有些人常常會引述各大賣場洶湧的人潮 , 或是大受歡迎的吃到飽自助餐 , 滿街
都是進口的高級轎車來推定國內的景氣並不悲觀 , 云云 ..

但是如果我們從反向來看的話 , 消費越是集中 , 就會削弱相對弱勢經營者的生存
空間.

也就是說 , 這是一個極少數人 ' 生逢此時 ' 以及絕大多數人 ' 時不予我 ' 的
年代.

所以我自己的對應思維 , 就是要有思考 ' 下一步發展 ' 的習慣 ..

像是全世界在面對 美國 川普總統善變以及缺乏誠信的人格特質 , 最好的方法就是
大家聯合起來孤立他.

我就有看到 , 現在已經出現 G6 ( 剔除 美國 , 把原本的 7 大經濟國 , 變成 6
大國 ) 的聲音.

只要讓 美國的經濟快速地轉弱 , 美國的選民自然會淘汰不適任的領導人.

所以我們就要開始思考 , 要如何避開或是減緩 美國勢力對自己的影響 , 而不是去
煩惱 川普又會有甚麼驚人之舉.

今天早上在網路是看到有關於 台灣最低薪資的討論串 , 有一位網友提到 , 台灣最
不缺的就是提出問題的人 , 但是就是沒有提出解決方案的人.

公眾的問題 , 常常就會像是白羊以及黑羊在獨木橋上對峙的情況.

像是薪資的問題 , 資方當然希望企業的經營要先能獲利 , 才有能力給員工更好的福利.

而相對的也是 , 受薪者當然希望有一份可以安穩過日子的薪水 , 才能盡心盡力的為
公司賣命.

我們目前的問題 , 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並不信任當前執政者的能力 ..

就像是群龍無首的民眾商議解決危機一樣 , 往往就是吵成一團 , 結果多是議
而不決 , 不歡而散.

除非有一位深獲人民信賴的領袖 , 可以讓雙方都各讓一步 , 成就大局 , 才能有解.

但是一位可以服眾 , 可以讓大多數的人民信服的領導者出現 , 是一種天命 , 不是
我們小老百姓可以決定的 ..

最近發現一些很績優的傳產股價都跌得很慘 , 像是原本 350-400 多的 和泰車
( 豐田汽車 ) , 現在多在 280 上下徘徊 , 高點 300 多的 巨大 ( 捷安特 ) 現在
的價格是 136.

這也就代表 , 該產業的需求已經被填滿了 , 就連領導的品牌都難逃業績衰退的現實.

我自己細想過 , 如果我還年輕 , 在這一個時間點要進入職場 , 該要如何地選擇 ?

我的選擇會是 , 資訊服務的產業 , 尤其是網路安全維護相關的公司 ..

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 , 市場對資訊流的需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也相對地提供更
多的機會以及商機 , 也最有可能是 ' 生逢此時 ' 的優選.

也因為如此 , 我下一個定存股的投資標的也很可能是資訊服務相關產業的股票.

很久以前 , 曾經聽過一則報導 , 有一個人煙稀少的小島 , 島上只有 2 台汽車
, 所以車子的開得飛快 , 因為駕駛都認為島上只有另一台車子 , 沒有可能會出現
在同一個轉角.

但是很不巧的就是 , 後來 2 台車還是互撞 , 而且情況非常嚴重.

最近網路流傳的 2 個車禍事故的監視畫面 , 都顯示出車禍的騎士都假設對向的車輛
會迴避他的車子 , 讓他先行通過 , 所以都不理會燈號或是速限 , 強行通過.

但是一個是對向的人也是如此的設想 , 搶在綠燈未亮就先起步 , 另一是體積龐大
的卡車 , 根本就無法迴避跨越車道逆向行駛的機車 , 下場不是喪命就是重傷.

絕大多數的用路人都知道 , 對於視線被阻擋的對向 , 都要假設有障礙存在 , 一定會
用最安全的的速度緩慢接近 , 等到確認淨空後才會加速通過.

生命中的決策也是 , 而凡事推想到下一步 , 就是一個自保的好習慣 , 可讓常保我們
身家或是投資的安穩.

像是最近流行的海外投資置產 , 我個人就覺得很不妥當 , 原因很簡單 ..

那就是我們多半沒有能力 , 自己處理或是管理海外的資產 , 當我們原本倚賴的
代理人出現問題的話 , 所衍生的後續作業就會很複雜 , 不可不慎.
亞洲四小龍 , 龍首 台灣墜落之路 , 之我見 !!

幾天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詢問這一個問題 , 很多人回文直指是 民進黨的崛起, 或是國內政爭紛亂之故 , 但是我個人認為 , 這一個議題所涉廣泛 , 是一個整體時代演化的結果 , 我們每一個人都身涉其中 , 都是造成今日困境的一個因子.

今年剛好是 鴻海在大陸創業 30 周年 , 郭台銘在接受訪問的時候曾說過 , 當初之所以會到 大陸設廠 , 就是因為在 台灣招收不到工人 , 無法應付日漸增多的業務.

所以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更優渥的薪資 , 更輕鬆的工作內容 , 只是時間推移後才慢慢的發現 , 產業出走後 , 繁華的經濟也會漸漸地流失 , 如果沒有更優秀的新創企業 , 能有更為高階的國際競爭力在 台灣立足 , 就不會有足夠的 ' 好 ' 工作 , 滿足大多數的受薪階級.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 也可以解釋為 , 我們這一片土地不再肥沃 , 無法讓新創的企業成長茁壯 , 也自然無法綠意盎然 , 養育萬物.

簡單的講 , 就是我們無法產出足夠的大企業家 , 可以開創新局 , 可以推動整體的經濟發展.

區域的發展本來就有其興盛以及衰敗的過程 , 重點不在於我們所處的經濟體是不是持續的繁華 , 而在於我們有沒有好的策略去因應環境的改變 , 或是我們要不要下定決心遷移到機會更多的區域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過去 台灣的經濟奇蹟 , 其實是架構在全世界對商品的需求並沒有足夠的供給 , 台灣可以跟著 美國跟 日本的腳步 , 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當 中國崛起後 , 我們的政治氛圍就開始阻礙 台商與對岸的合作 , 讓 台灣失去與近 30 年全球經濟成長最強勁的引擎掛勾 , 自然會落後於與我們條件相對等的競爭國.

就算是靠自己到對岸發展的中小型企業 , 也因為少了政府的蔽護 , 長時間下來也很難成氣候.

除了政治立場的對立以外 , 政府最大的責任應該是沒有妥善的引導民間儲備的龐大資金到有利於整體經濟發展的方向.

像是對股市的內線交易無法有效的防治 , 讓投資股市的散戶在不對等的條件下被股市的公司派 , 大戶以及外資養套殺 , 長期下來讓整個籌資的機制扭曲 , 有心經營的公司難以籌措資金 , 想要長期投資股市收益的投資人漸漸地退散.

無處可去的游資 , 只好四處地流竄 , 讓資金持續的外流 , 國內的房地產被過度的炒作 , 誇張的工業區土地價格 , 讓廠商無心也無力經營 , 又增添一個拖累 台灣經濟發展的原因.

但是我個人認為 , 核心的問題在於 台灣的住民普遍上並沒有及時的察覺國際氛圍的改變 , 讓無心發展經濟的政黨主政 , 綑綁了 台灣企業的發展空間 , 或是誤導我們發展的方向.

也沒有警覺自己所身處的產業動能日漸衰弱的現實 , 積極且有恆心的培養新的技能 , 當危機浮現的時候 , 往往沒有相對應的對策或是準備.

最近看了一部印度片 , 世界是平的 , 其中有一個橋段提到 , 電話一端是 美國人 , 抱怨就是他們引進廉價的大陸商品 , 讓他的堂兄弟因為當地的汽車裝配廠外移而失去工作.

女主角就很淡定的告訴他 , 有一個美國生產類似商品的網站可以買美國製的商品 , 但是價格要高很多倍 ..

對方就很快的接受國外生產但是低價的商品.

剛剛在網路上有人問 , 為何日本製的汽車 , 進口到 台灣 , 且配備比同等級在 台灣生產的他牌產品好很多 , 但是售價卻差不大 ?

其實這就是國際品牌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優勢 , 國際大廠可以把各種的零件依照區域的優勢 , 在世界各個國家生產 , 然後再運回母國生產 , 掛上 日本或是 德國生產的標籤 , 在全世界販售.

而這樣的品牌以及產地加分的優勢 , 也正是 台灣最弱的一環 , 也讓企業為了生存只能越來越微利化 , 而獲利率越差 , 也就越難研發或是行銷 , 如此惡性循環 , 自然就沒有能力給員工優渥的薪水 , 也讓 台灣的低薪問題一直惡化.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 Costco 的賣場裡面 , 台灣 原本全球毛巾產出的大國, 但是在該賣場內已經完全被 印度的產品取代.

所以下次想到要抱怨自己的低薪 , 或是高房價的無奈時 , 其實我們應該責怪的應該是我們自己 , 因為那是我們為了生存 , 所做的選擇 , 把這個現實當成一種怨念 , 只會凸顯自己的見識短淺 , 歷練的不足 , 於事無補.

LeoTaipei wrote:
亞洲四小龍 , 龍...(恕刪)


講了老半天,結果還是偷渡政治觀點,廢文無誤。
以前不景氣,民進黨說是執政黨爛所以經濟不好,
我覺得是!

現在不景氣,民進黨說是你自己不夠努力,
你覺得呢?
Demons (Official) wrote:
現在不景氣,民進黨說是你自己不夠努力,
你覺得呢?..(恕刪)


民進黨會這麼說嗎? 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五六年級有變科技新貴的也不多,當年上市公司少,
早期確實很多未上市發給員工分股票,當然我沒領過,也是聽說,
其實有些上市了,員工就撈了不少,有些變壁紙,有拿和沒拿一樣,
我有以前的同事股票也認購不少,後來公司掛了,也變壁紙.
這東西還是靠運氣,不要去怪時代,大家都是勞動者,
不過現在景氣是很爛,只有主計處公佈的數字很不錯.
不用說製造業者,國內旅遊景點,大家頂多就是去一次,所以就很難投資長期使用,粗糙的…讓人感到失望Cp值超低,
和日本歐洲紐澳等每天幾萬人次國際客人

copy2588 wrote:
我是七年級生進去職...(恕刪)


不會啦.

北韓還在

古巴還在

中國1945也是這樣過來

copy2588 wrote:
我是七年級生進去職...(恕刪)


就算不用20年有點老就換你也還是22K肥也只肥到財團, 輪得到你嗎? lol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