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財務自由存多少

cafm wrote:
2018 拿個千萬 買百張 中華電信 每年領股息 續買 中華電信 50 歲 也就不只 每年5萬 生活...(恕刪)


你別開口閉口都在說中華電,不然人家會對你反感喔!

還有你以為大家都像你一樣是好野人嗎?隨便一拿就有千萬元了???
所謂的財務自由應該是不用工作單靠被動收入達成對吧!

假設你40歲時達成目標月收5萬元,年收60萬,這樣有達成財務自由嗎?
除非你獨身一人,不然5萬養房養孩子都很勉強了。

假設你50歲時達成目標月收5萬元,年收60萬,這樣有達成財務自由嗎?
除非你獨身一人,不然5萬養房養孩子都很勉強了。

假設你60歲時達成目標月收5萬元,年收60萬,這樣有達成財務自由嗎?
除非你獨身一人,不然兩個老夫妻過日子都很勉強了。(30年後的物價.....)。

假設你70歲時達成目標月收5萬元,年收60萬,這樣有達成財務自由嗎?
除非你身體很健康,不然5萬可能買藥看醫生都不夠了。

努力點把目標放大成月收15~20應該是能稱作財務自由的基本條件了我覺得。
chat0225 wrote:
我從沒放棄過這個理想...(恕刪)

買房收租金是我的模式,
已經是第九年了,
每年的租金所得都在200左右,
本金從來都沒有被侵蝕過,
只是我的康莊大道很難複製。

小弟是不知道你現在本業是不是很賺錢

我覺得財務自由的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為了財務自由犧牲妥協?


一般勞工月收3萬,假設以月收3萬被動收入為目標,大概需要720萬的資產

先別論存到720萬資產要花多少時間,月收3萬在台灣可能光過生活就入不敷出了...




菁英階層月收30萬,假設以月收30萬被動收入為目標,大概需要7200萬的資產

這收入是比一般勞工好存沒錯~但生活品質也一定高出n倍,也就是說進口名車,千萬豪宅也少不了,要存7200萬? 難...

-------------------------------------------

所以財務自由幾乎是給在社會上已經很成功的人士的概念~

期前犧牲一下,進口名車改成國產車,千萬豪宅改成百萬的~

月收30萬->月存25萬, 這樣10年後存滿3000萬就可退休了(被動收入180萬/月)




至於一般3萬左右的勞工,過的生活水平都已經是低消了,幾乎沒有可以再犧牲的地方

(犧牲買車? 犧牲買房? 犧牲結婚生子? 再來存資產)


---------------------------------------

說到這裡你應該發現到了,受薪階級不論是高階或是低階

,要被動收入大於主動收入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除非願意做出犧牲妥協......

上面有一位網友說得很實在:

有工作都不一定有每月5萬元的收入

沒工作......

又本身想出一些絕妙的商業點子則不在討論範疇內

那些創業家投資家企業家會整天想要財務自由放掉工作嗎....?


-------------題外話-------------------

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個專家計算過,以最低薪資22K來算,台灣人財務自由的第一門檻在550萬

有這個資產的人,代表被動收入的產值相當於一個社會上的基層勞工

概念就是有一個奴隸在為你工作.... 然後以此類推

而剛好550萬是月收3萬勞工能負擔房價的一個理想值(老公3萬+老婆3萬=家庭收入6萬)

有個陰謀論是說:

在古代封建社會,富人奴役人的手段現在早已不適用了

但在資本社會

房價就是富人來控制奴役人的方法....

再說下去離題了....

shih3246 wrote:


你別開口閉口都在...(恕刪)

好 我改 ... 但是樓主說要 每月有5萬 是這個方法 簡單 穩當可靠 


hugo4351 wrote:
所謂的財務自由應該...(恕刪)努力點把目標放大成月收15~20應該是能稱作財務自由的基本條件了我覺得


我不認同您的說法。
財務自由的真諦在於心態。只要收入大於或等於支出,就可說是財務自由。
至於收入是被動收入、還是辛勤工作賺來,不是那麼重要。等退休了就只有被動收入,也只能量入為出,一樣財務自由。

當然啦,會打算會理財的人,或程度好賺得多存的多,或是有富爸爸者,財務自由較容易。但還是那句話~~看心態。
心態不對,再富有也不會財務自由。
說說小弟的想法,我覺得想要白手起家不靠家裡達到財富自由,撇除樂透那些作夢的,只有"複利"這東西能達到吧

覺得現階段買房除了房價仍貴,加上一次性大筆支付頭期款和每個月房貸會讓自己壓力超大很不切實際所以都是投入股票和基金,而且房子的變現周轉率太低,打算努力累積財富到650以上才考慮買房,假設頭期去掉150W,剩餘500W每年能創造6%收益=30萬/年=2.5萬/月,這時如果背房貸才會讓自己輕鬆,但這筆現金流也可以租房其實也是種選擇,看到時房價再做打算了。


我狀況可能跟你接近,小弟沒當兵,23歲開始工作,剛出社會手上只有學生期間存的3萬多,工作一年後換了一次工作,目前28歲年收約90(前面幾年也少45/60/70/80/90);因為我工作是包吃住,所以我幾乎是把所有9成月收入都丟入投資理財,然後1成的收入繳卡費,當月的消費再繼續用信用卡消費(現金回饋+可以延遲一個月付錢賺一個月的利息)。

目前250W資產分配狀況

台灣股票32% 大陸股票8%

基金45%
瑞萬通博中國領導企業基金/USD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美元/USD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T/USD
景順中國基金A美元/USD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人民幣/CNY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TA配息/CNY

保險14%
富邦人壽金美利外幣利率變動型增額終身壽險(V1)/USD 已繳3年,當初不懂現在很後悔,打算本金拚虧27%也解約,努力用這本金把27%在賺4年內賺回來,這樣還是超過6年期滿,放到第7年的收益。

成吉思汗JJ wrote:
如果目標是月收5萬,
年收60萬的被動收入,
其實並不困難,
重點在於,
如何有第一桶金,
這桶金要如何創造出2.3.4....桶金。


嗯,請問怎麼由第一桶金 第二桶金,可能在十年之內 累積到第八十桶 第九十桶金?

有詳細過程嗎?多謝!


個人已認同成大手邊確實有八九千萬 甚過億的資產(不動產+現金)


只是這又延伸到另一個問題 傳說中 成大幾年前 大概才兩三百萬身家而已, 為什麼才短短幾年 卻至少有八九千萬資產或以上了?



因成大這一篇也說的非常有道理, 但那只是一個理論而已,實務上 究竟是怎麼達成? 所有細節?



成吉思汗JJ wrote:
只是我的康莊大道很難複製。

可說明所有細節?

最一開始兩三百萬買到的那塊地(或房) 可能三四年間漲了十幾倍 或二三十倍?



我不是疑惑你說的(之前你確實po過影片版 我沒理由再疑惑你)! 現在是想知道所有細節! 多謝




chat0225 wrote:
我想是「稳定的」收益,比如:買房收租金,用什麼方式.買基金.,分配的比率,


買房這方面 真的要請教成大! 才短短幾年 兩三百萬 變成八九千萬‧‧‧

買基金 你要買也在全地球股災再來的最低點再買吧!

(全地球股災再來時 打個比喻 就是中華電股價可能只剩三十 四十左右 大概確定是低點 就可進場了!)

"穩定" 那就是定存吧!



chat0225 wrote:
我沒靠爸,存的每一塊也是血汗和時間賺回來了

那是因為我們沒爸可靠吧‧‧‧
跟我們同年紀者 有的當立委了 光檯面上的資產 就一兩億了
又或是李少 不是聽說每個月光零用錢就三十萬了嗎?
還有高雄那最該死的葉少‧‧‧

有的靠 誰不想靠! 一開始就有數億資金可發揮 用數億去滾出更多的錢。(我個人只想從腳踏實地的傳產業方面發展。 對房市真的沒任何興趣‧‧‧ 不過 仔細研究一下 那些自述很賺錢的,好像都是從房地市賺來的。) 想說房地市真那麼好賺 但也是建築在越來越多人買不起房這基礎架構上,就真的對那方面完全沒興趣!
刪...刪...刪...刪...刪...刪...刪...
英英間LKK wrote:
我不認同您的說法。...(恕刪)


不是要跟您抬槓,我也不同意您的說法。

目前的世界環境很明顯地M型化日趨嚴重,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是不可逆的趨勢,
在這樣的趨勢下,窮者只會受到更多方面的剝削,就算是政策在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
如果以您的說法只要收入大於支出就算是財務自由,那我相信版上有許人都辦得到但不認為自己達成。
這道理就是努力壓縮生活品質就等於財務自由?

可能我的認知跟您不同吧從小窮慣了,
我還是認為以三十年後來看,月入5萬很可能連生活都過不下去。

我所以為的財務自由也不是要多高的生活水平,至少能優雅的過日子是基本條件吧!

也許是我杞人憂天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