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 wrote:
各位版上的前輩們大...(恕刪)
1.獲利較為穩定且不容易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的公司,市場給予的本益比會比較高
例如:中保、三大電信...等等。
適合用歷年本益比與歷年殖利率抓高低價。
2.獲利能力一年比一年好的公司,市場給予的本益比評價也比較高
例如:大立光、寶雅...等等。
適合用本益成長比去評估高低價。
3.題材炒作股
像是今國光、玉晶光...近期被炒作的股票,本益比也會偏高,但是通常是由資金去拉抬,等待資金退卻就...回歸基本面。
適合用籌碼面(三大法人與大戶走向),技術線去推估高低價位。
問題:
以殖利率去判斷高低價合適嗎?
如果以台積電來說,配發的股利不多,殖利率不高,但是該公司保留盈餘再投資可以創造更高的利潤,而使股價進一步推升呢?
這種公司就要以保留盈餘成長率去推估股價高低。
像是巴菲特的波克夏股票目前是不發股利的,但是隨時間的拉長從以前到現在股價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