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第一次買了投資型保單


kenlovesky wrote:
大家好~
第一次在討論區發文 尋求 大大解答

小弟在11個月前買了 三商美邦的 鑫世紀多利變額壽險b型
(跟家裡人討問過)

我是一筆錢直接放進去存 朋友得知所以介紹此保單
(朋友推絕對穩定本金起伏不大又有每月收入)
(一開始對此保單存有疑慮,我在網路上查詢也查詢不到此保單更多的資料)


長輩土地變賣後要留給我們家錢,因為家裡的人都信用破產,所以只能到我名下
就用保單型式再進行轉讓

我是一名學生
家裡的人對理財毫無觀念

因為這次的經驗對理財重要性 深深的體會到

-------------------------------------
1年前
本金220W
保單存入需扣繳(5%的費用)
所以變成
持有成本208W左右
利息每個月約1.2W(固定利息)
-------------------------------------
保單現值 $ 1888814
未實現損益 $ -200082
新台幣報酬率-9.58
-------------------------------------
解約無須費用
-------------------------------------

請問現在我該如何做
請大大提供意見...(恕刪)


沒有一個每月都有收入,一定有賠有轉,
如他們三商美邦的官網說的盈虧自負


對產品有問題打電話去問,然後問其他家的保險業務員
多聽多問,了解您要的東西
投資歸投資,保險是保險,別混在一起,當撒牛丸,朋友推薦你買,你先問你朋友有沒有買,如果真會賺,你朋友應該買好買滿。投資是要賺錢,還沒賺要先賠5%:本金變小也就是要更大的獲利才能弭平,幾十年前年輕不懂虧過一次,寧願自己買股虧錢也不要拿錢給保險公司操作,以我的來說每年投資12萬,前五年要先分別扣60%45%後三年扣15%及每年行政費用這些以前業務都不會跟你說,第一年12萬一買就先扣了,買支花店股票要跌幾根才會剩4.8萬。解約不在扣錢建議還有價值把錢拿回來,不然以後錢沒賺到,本金剩更少。推薦你買的朋友也不要聯絡了

kim122 wrote:
投資歸投資,保險是...(恕刪)


同意+1
這種朋友不要也罷了!

台南阿翰 wrote:
首先:投資型保單的「購買成本」非常、非常、非常的高!
有多高呢?
它會產生以下這些要繳給保險公司的費用──前置費用、危險保費、行政管理費、增額管理費....等等
其中又以「前置費用」的收費最高昂,前六年的總前置費用加起來竟高達要150%,你沒看錯,就是百分之一百五!
也就是說你每個月定期定額繳三千,六年一共繳了216000,你以為就是用這二十一萬六千去投資嗎?錯了!裡面有五萬四為要繳給保險公司的前置費用,剩下的十六萬兩千才是真正開始投資基金的錢,而且這還不包含每年還要再扣一堆有的沒有的費用,在這種強況下,你們覺得這樣的投資會讓你賺錢嗎?
還是聽不懂?好!那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數學去運算:


這是啥「簡單」的數學啊?有哪位神人可以解釋一下嗎?

每月定期繳3000,六年共繳 3000*12*6=216,000
就算前置費用是 54,000 也等於 54000/216000 =0.25
也才 25%...哪裡來 150% 的道理??
(拜託!150% 的概念是 1.5倍...)

投資型保單的確前置成本很高,等於保險公司剝完你一層皮後,剩下的才是拿去投資的錢。
但這前置費用一般也是 5~7%....換算起來也才差不多 1.5 萬...哪裡來的"五萬四"?
所以才說保單連結的標的物(基金)至少年報酬率要8%~10% 以上你才有賺!

投資型保單為人詬病的是保障不像保障,投資不夠投資(不夠專業),
而且費用成本過高...但是也沒有高到這種誇張的程度...
事實上,它的危險保費還比較便宜。
保單會賠是因為它連結到的基金賠,或者說基金的報酬率抵不過成本費用,
並不是買這種保單就註定你賠!(如果是,這不叫投資型,這叫詐騙型保單了)
不推薦買的理由應該是:假如你有能力選到年報酬10%以上的基金,
自己來買就好了...幹嘛透過保險公司(被剝皮)?
就是因為大多數的散戶不具備挑選優良基金的常識與能力,
所以現在才出現「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由保險公司的團隊幫你挑。

這個文章出處裡的算法錯誤百出 連結,難怪下面一堆回文在酸!

投資型保單、類全委保單...等等投資型保單商品有它們先天設計不良的地方,
但也毋須將其妖魔化,
否則那麼多買單的投資人難道都是兩眼茫茫,光聽業務員一面之詞就買的土包嗎?
現在一堆銀行理專大推類全委保單,要是跟銀行理專買,除了被保險公司剝一層,
銀行也要抽一次血,買的人豈不是更傻?

一項商品可以存活於市場,還銷售的不錯,必然有它得以立足的理由。
作任何投資之前,還是停看聽,小心別吃到業務員的口水,
多多研究比較才是王道哪!







prettyday_45 wrote:
這是啥「簡單」的數...(恕刪)





六年加起來共150%

或許你認為要以216000元當分母

但真正的分母是年繳36000元_54000/36000=1.5

一定有人會出來反駁

所以推這篇文章

連結

我的心得:如果這是門好投資、好保險!
為何業務員跟保險公司要把「投資型保單」推銷給不懂投資的外行?
他可能是把前五年60、45、15、15、15,這樣合計150%。我買過類似金融商品,五年投入60萬先被扣18萬,這樣是幾%,然後要用42萬要賺18萬還不能打平哦,因為還要行政費用。但通常都是錢越變越少,不要說想賺回18萬,連剩下的42萬也流失,還好認賠殺出改其他方式投資,投資麻自己玩輸就算了,給保險公司操作輸都不知道怎輸,不會進步
投資型保單很多種,無奈的是很多人只知道一種就胡亂開槍,
樓主買的這種保單是屬於躉繳,保單相關費用只有4個:
1.保費費用:5%
2.帳戶管理費每月100,但帳戶價值高於120萬免收
3.危險成本
4.部份解約一年超過12次每次收1000
基本上5%已經扣完了,剩下95%進入投資,接下來會產生的費用基本上只有危險成本,
也就是帳戶價值跟保額之間差額的壽險費用,這麼做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身故保本!
跟你去銀行買一檔基金+定期壽險的概念一樣,這種保單的設計就是直接把兩者合併在一起,
舉例來說,我今天有一百萬要投資,但是我又想安全的把一百萬留給我的受益人,
當投資虧損至90萬時,我買10萬塊的壽險,一旦身故,就把90萬的投資帳戶淨值,
以及10萬的壽險理賠給予我的受益人,因為帳戶淨值是波動的,壽險額度必須不斷調整,
所以你去銀行買基金+定期壽險的作法並不可行,因為定期壽險沒有人在零售的!
因為這樣才有這個機制的保單出現,投資人就不需要花費過多的壽險成本,
這類型的保單適合拿來做月配息型的基金,當作年長者退休後每個月的生活費,
不管身故當下賺錢或賠錢,都至少把本金完整的留下來給指定的人,
其實只要配息的時間夠長,基金本身夠穩定,業務員幫你配置的方式正確,
就不用擔心保單失效的問題,這張保單是萬能壽險,顧名思義可以調整保額,
您可以把保額調成跟投入金額相同,因為一般來說保額是會比投入金額來得高的,
不去調整就必須額外支付那部份的危險成本

樓上幾位大大提到150%附加費用是另一種投資型保單,主要是做保障用的,
跟樓主所買的這種保單不同,每種工具的存在有他的意義,
如果一味從單一角度來批評,我想這並不專業,必須提供更詳細真實的資訊,
然後讓客戶自己評斷適不適合,樓主若有這類型保單的疑問歡迎私訊給我,
小弟可以幫您解答,另一方面基金的挑選很重要,
您也可以把目前投資的標的跟配置比例PO上來,可以給您一些建議!


保險公司為什麼會被砲,然後說人不專業去砲他,我們本來就不是專業,才會想請專業的保險公司操作,賺錢有盈餘給保險公司抽成那還沒關係,還沒實現盈利就要先扣,不管是5%或33%,200萬扣5%也就是10萬、那剩190萬同樣賺5%連本都沒回來,綁壽險,投資就是要賺錢,有賺錢在另外買保險不行嗎,就算樓主不會投資,二百萬定存,一年也可以二萬利息買到不錯保額的壽險,保險公司會被垢病就是買的人輸多,賺的根本沒幾人除非是錢多到避稅用
1.只要看發言內容就知道,誰是業內,誰不是業內。在什麼位置說什麼話,這也很正常就是了。
2.這一年來,美股屢創新高,台股也是。理論上,應該賺很多才是。結果事實如何?
3.如果,再來的幾年沒此好光景,甚至往下走,你想,你的投資績效會變成怎樣?
4.保險是該買,但還是建議:讓保險回歸本質,不同功能不要混淆在一起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