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GINE wrote:
有錢人年領1億股利...(恕刪)
所得稅45%的人,是薪資所得很高的人,有一種稱呼是高級打工仔,不代表他有很多股票。
要有股票,先要有存款,不管有多少股利代表有存一些錢,這些叫財產。
用財產去賺錢,跟薪資所得是不同的兩個領域。
最後是房屋稅,這叫做財產持有稅,有財產就扣稅,管你有沒拿去租人賺錢。
稅制的演變最後一定會收財產稅,台灣該罵的是稅收主要針對薪資所得,轉成收財產稅正是扭轉這個趨勢的作法。
有人一直反收財產稅,我會很感激。



追求穩定收益!
hodson2013 wrote:
我不知怎麼剝削窮人圖利有錢人...(恕刪)
有錢人 本來要報的幾千萬股利不會是用20%,是用45%課稅,降到20%不就圖利有錢人
窮人退稅 變成多繳,那不就是削了窮人
而且窮人的退稅有上限的,因為原本算進累進稅率方式,如果股利太多又變成12%或20%課稅,可能連退稅都沒有還要補稅
就是進入富人區了,多繳也應該
只因政府官員怕稅損太多,就犧牲大多數的窮人
還有窮人之所以存股大多是因為做股票沒那麼行,也沒那麼多時間研究才找穩定的領股利
而做股票沒那麼行代表,短期賠股價價差機率大,所以最後結果可能窮人是賠價差拿股利
,不見得有賺,而稅再抽一層
但是有錢到有那麼多股利的,很明顯很多都大股東,公司內部關係人
,他們賺價差能力絕對比大多數人厲害,因為消息靈通,股利稅降了,價差也賺了
千古不變,官與商都是勾結在一起的
而且明明有別的方案可選,稅損適中 ,而富人和窮人都適度加稅的,符合公平正義的,財政官員就是當沒看到
這政府看來又要逼民上街頭了

政府官員多的是死讀書的博士 ,不懂人性,難怪證所稅改到稅損擴大
,也可能是官員被嚇到,這次就以稅損最小為最優先
但也有可能再次造成證交稅 大稅損,沒人要進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