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ingra wrote:除權, 市值不會下...(恕刪) 我個人認為定存股是個假概念。這位版友所說的,隨著時間經過,逐漸成長為長期投資人,不就代表要持續監看那間公司的狀況,不論是市場份額、新產品項目、或是財務人事等資訊,那就變成在盯這支個股,再判斷要不要換股票,跟定存放了丟在那邊不動等著收利息就是不同概念啊。
buring wrote:我個人認為定存股是個假概念。這位版友所說的,隨著時間經過,逐漸成長為長期投資人,不就代表要持續監看那間公司的狀況,不論是市場份額、新產品項目、或是財務人事等資訊,那就變成在盯這支個股,再判斷要不要換股票,跟定存放了丟在那邊不動等著收利息就是不同概念啊。 是的, 您說的很好!所以您可以注意我原文, 半點不提 "定存股" 三個字, 我用的是 "長期投資" 這詞.(事實上把股票當定存, 丟著就不管它本就是錯誤的) 但因為這詞不知道為什麼就紅了起來, 以至於被弄成 "定存股=長期投資", 事實上這不對. 其實我是很不愛定存股這個詞的.如果股票, 基金, 債券都可以當定存用, 那會計上用不著有 "長期投資跌價損失" 這種科目, 足見定存股根本不是定存, 仍應定期關心 (只是用不著天天盯盤那麼累).
dancingra wrote:除權, 市值不會下跌. 除息, 市值會下跌, 是這樣嗎?這位網友的說法,似乎有點怪怪的?除權,是上市櫃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也就是發放「股票股利」 ( 配股 ),而向下調整股價。除息,是上市櫃公司發放「現金股利」 ( 配息 ) 給股東,而向下調整股價,並將發放的股息從股價中扣除。除權除息的產生,是因為投資人在除權或除息日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除息日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除息參考價。若不想參加公司股票除權除息的話,必須在除權日或除息日前賣出。除權除息當日買的股票,則不計入除權除息範圍。如果股價在除權後上漲到除權前的價錢,稱作「填權」,反之則為「貼權」。如果股價在除息後上漲到除息前的價錢,稱作「填息」,反之則為「貼息」。請參考~~
riyukahuang wrote:請問各位資深投資人:投資股市一段時間了,都是聽"老師"說,總是把股票當定存在操作,目前是不賺也不賠的狀態汗,但除權息後,市值就下跌了,等於賺了利息卻賠了本金鬱卒;現在還持有中鋼、中華電及高股息等,想請問各位專業投資人,這幾檔現在可以出清嗎?還是繼續持有呢? ,,,不要在1萬點問什麼定存股
定存股就是要持續持有。我在3年前,買入中華電, 90.6元買入的,已經配了3次息了, 今年要配第4次了,現在股價還有106。兩年前用中華電的配息,加一點存款,買入聯華, 20.5買入的,已經配了2次息了, 今年要配第3次了,現在股價還有27。今年用兩家公司的配息,再加一點存款,買入第一金, 18.1買入的,決定參與今年的除息,現在股價19.2。現在正在傷腦筋,今年的股息領到了,要買那一檔定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