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台灣有沒有銀行倒閉的歷史?

fostery wrote:
台灣過去有很多銀行...(恕刪)


難道台灣政府這麼喜歡收民間爛攤子? 好像銀行掏空了再放給他倒閉..... 反正有人會收拾殘局?

不過對用戶來說也是一個保障吧 至少不怕銀行倒閉台幣變成廢紙

鑽地的冰蟲 wrote:
中華銀行股票變壁紙...(恕刪)


我不是說股票~是說銀行的用戶人~

OriginStar wrote:
https://zh...(恕刪)


所以這個事件代表的是?
Q突然想到會不會是在金管會上班?
A不是.
只是有在做跨國貿易,所以之前有再想哪間銀行比較穩?
哪間銀行比較適合做跨國貿易?
看來看去除了匯豐就是渣打.
能經歷這麼多起戰亂,還屹立不搖的存在.

但是政權轉換後,貨幣怎麼清算?
銀行存款的外幣資產,是否能兌悅?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畢竟1949年以前很少人會去銀行開戶存款吧?
我有問爺爺奶奶,但是他們早期也沒開戶.
薪資都是給薪水袋,錢都是藏在家.
就算去銀行開戶,在銀行的存錢,也沒辦法在同間其他分行領錢,
一定要回開戶行才可以領錢.
台灣是到197X年代才在推行ATM,198X年代才有再推信用卡.

Q從1949年至今還未有用戶因銀行虧損或經營不善導致存款或基金拿不回來嗎?
A目前台灣存款有5種機構.
1.銀行
2.郵局
3.信用合作社
4.農會
5.漁會

目前我所知道1949年以後,銀行與郵局都沒有倒過存戶的帳款,
漁會.農會.信用合作社我就不清楚了,
好像只有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有倒過存戶帳款.

而最近的銀行擠兌,發生在2007年,
最後所有存戶帳款都由英商匯豐銀行負責,所以也沒任何存戶損失一毛錢.

還有阿....
如果想要把資金由A銀行轉帳到B銀行,
200萬以下可以使用ATM/網銀/手機APP的約定轉帳轉,
把資金轉出去至別間銀行,且1秒內就能到.
200萬以上可以使用支票或櫃檯人工轉帳,通常0~3天內就能到達別間銀行.
真心不建議提領現金鈔票來轉移,那樣太累又太辛苦啦~

kissfood wrote:
Q突然想到會不會是...(恕刪)


看來大大研究的真仔細,看來台灣銀行體系還算不錯了! 存戶或基金可以安心了吧
記得早期我的薪轉銀行是復華銀行
後來復華銀行被元大銀行吃掉了....



恩~~我去元大銀行說要換提款卡,
行員說卡可以用就好~不用換
結果卡片用十幾年來都還可以用...@@


kissfood wrote:
Q從以前到現在台灣有銀行倒閉破產過嗎?
A不考慮1949年以前,是沒有銀行真正倒閉

Q是有聽說過合併,那麼合併之後用戶的權益會喪失嗎?
A
不會!
合約會繼續延續使用下去!
但是你的銀行帳號可能改變!
因為我以前開花僑銀行帳戶,後來被花旗銀行併購後.
花旗會要求我辦理華僑止戶,然後再從新開花旗新戶,
所有存款金額與銀行任何金融商品都轉移至花旗.

Q比如購買基金或者存款~
A跟舊的制度一樣沒什麼太大變化.
只有名稱變化而已.

Q還是說欠卡債不用還?
A欠的債務都要還

1949年以後以合併消失的銀行有
交通銀行-合併->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中興銀行-合併->聯邦銀行
中國農民銀行-合併->合作金庫銀行
國泰商業銀行-合併->國泰世華
富邦商業銀行-合併->台北富邦
誠泰商業銀行-合併->新光
華僑商業銀行-合併->花旗
慶豐商業銀行-合併->由遠東國際商業銀行、元大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等四家商業銀行分別承接
大安商業銀行-合併->台新
萬通商業銀行-合併->中國信託
中華商業銀行-合併->匯豐
新竹商銀-合併->渣打
寶華商業銀行-合併->星展
高新商業銀行-合併->陽信
第七商業銀行-合併->國泰世華
建華商業銀行-合併->永豐
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合併->永豐
高雄區中小企業銀行-合併->玉山
花蓮區中小企業銀行-合併->中國信託
臺東區中小企業銀行-合併->荷蘭銀行-合併->澳盛銀行-合併->星展
大眾商業銀行-合併->元大

從大清帝國至今,在中國沒有間斷服務的銀行.
渣打銀行與匯豐銀行(但2007年以前,這2間沒開放人民幣業務)

從日治台灣時代至今,未間斷台灣服務的銀行
匯豐銀行
臺灣銀行
第一銀行
華南銀行
彰化銀行
臺灣企銀

跟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目前還存在的銀行.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1949年因戰亂在中國停業,1965年6月16日在台灣復業)...(恕刪)


感謝分享....
漲姿勢了!!
dajenwang

看來中華商業銀行是停業,不能算是合併而是被標售https://www.cdic.gov.tw/main_ch/docDetail.aspx?docid=492&uid=134&pid=15

2024-06-13 10:20
前一陣子對上海商銀的股票產生興趣,在網路上爬文時發現了這則有趣的故事。


上海銀行給他第一本存摺 當年存15元 65年領不回
楊淑芬/台南報導、陳毓婷/台北報導
六十五年前的國幣十五元,周息一分,放在銀行裡,現在連本帶息是多少錢呢?以現在複利計算,可能高達四千多億元。但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告訴存款人陳安東,這筆錢要等「光復大陸」以後才能計算。

這是兩地戰亂的另一則故事。民國廿九年,中國大陸已經蒙上戰爭陰影,當年九歲的陳安東是家中獨子,父親早逝,母親吳若華改嫁前,為他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以「零存整取」方式,存下他人生的第一筆錢。他母親陸續分三次,共存進了十五元。

連本帶息 初估達4000多億

這本上海銀行霞飛路分行的存摺,編號1150,零存整付的年限是10年,存摺寫明民國卅九年三月二日到期,到期本利如數照付。

但是尚未到期,陳安東就跟著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從此跟母親兩地相隔,音訊全無。這本存摺則放在媽媽的身邊,保存得完好如新。

直到台灣開放大陸探親,七十七年陳安東回到上海,奇蹟式的找到媽媽,母子相會後,陳安東帶回這本存摺,並且在七十八年向上海銀行要求歸還這筆存款。

沒想到上海銀行拿出財政部的公文,表示依據國家總動員法第十六條,「民營銀行撤退大陸前,所有債務一律暫緩支付,俟光復大陸後另訂處理辦法」;上海銀一句「歉難受理」完全不認帳。

這一晃,十六年又過去了。最近上海銀行歡慶90周年慶,大做廣告,陳安東拿起這本存摺,如果台灣上海銀行有90年的歷史,為什麼65年前的帳卻不承認呢?

已經七十四歲的陳安東,這回請人計算,周息一分,六十五年下來,複利計算高達四千多億,數目之大,計算機都打不出來!

陳安東表示,這些數目字對他來說意義不大,但是他要個「說法」,要個「理」;上海銀行不認帳也沒關係,這本他保存良久的存摺,是他這輩子第一本存摺,也是上海銀行早年的「史料」,趁著上海銀行九十周年慶,他願意出借上海銀行,當做文獻展出。

上海商銀:光復後才能取款

因為政權改變,存款可不一定說領就能領。台南陳老先生在大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存款來台卻遭拒付的問題,上海商銀發言人何俊明副總表示,雖然上海商銀已在台灣復業,但是客戶過去在大陸的上海銀行存款必須等大陸光復後,才能行使權利(取款)。

goet0 wrote:
從以前到現在台灣有...(恕刪)

十幾年前的卡債風暴算是大災難吧?? 那時候也沒聽說哪家銀行關門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