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假裁員風 wrote:
對我來說分散持股跟股...(恕刪)
這個的主軸應該還是要看入場價
zola789 wrote:
我覺得你應該要先學會...(恕刪)
其實有用股市模擬器練習下單,順便看看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到哪邊
目前的挑股邏輯如下:
1.平均ROE>=15%
2.買入本益比<=15%
3.買入價<=現金息*15
4.了解產業並評估未來市場會有持續性的需求
5.現金殖利率>8%
6.毛利率最好大於25%。
當然大大列出來的選股邏輯也是重點,主要就是EPS的問題
這部分我還在練習觀察研究
請問一下,上市上櫃的財務報表應該去哪個網站看會比較齊全?
懶人國 wrote:
無薪假裁員風 這位大...(恕刪)
操作如果正確當然可以
brabus1518 wrote:
財不一定是越理越多的...(恕刪)
好險這幾年下來是維持平盤...
懶人國 wrote:
錢放銀行?買股?
我...(恕刪)
我沒甚麼現金在手上,幾乎全部都在基金 & 保險上
50萬本金有三萬股利的話,等於每年每股配0.06左右
這個思維之前沒注意到,或許應該要把手上的基金贖回放在股市裡
每年靠股利去幫忙付保險費
alosn wrote:
定期定額買ETF 台...(恕刪)
現在台股太貴了...不宜入場...
larrybrid wrote:
不定期不定額買0050...(恕刪)
還在等低點...
creamlemon wrote:
我倒想聽聽網友的意見...(恕刪)
之前某檔基金確實有28%,也全部贖回了
結果另一檔又讓我白忙一場...
至於讓我陪最慘的那一檔,曾經是富50%,不過我還是定期定額持續扣了3年
到後來損失10%的情況下出場,時間成本損失很大...
但在低點的情況下持續扣款確實是攤提成本的好方法
我自己的話,上行就是持續觀察,到10%~15%左右就會分批贖回,落袋為安
下行的話,手上資金如果足夠就繼續持續扣款,主要就是為了攤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