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求解]年化報酬率10% & 投資方法請益

無薪假裁員風 wrote:
對我來說分散持股跟股...(恕刪)


這個的主軸應該還是要看入場價

zola789 wrote:
我覺得你應該要先學會...(恕刪)


其實有用股市模擬器練習下單,順便看看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到哪邊
目前的挑股邏輯如下:
1.平均ROE>=15%
2.買入本益比<=15%
3.買入價<=現金息*15
4.了解產業並評估未來市場會有持續性的需求
5.現金殖利率>8%
6.毛利率最好大於25%。

當然大大列出來的選股邏輯也是重點,主要就是EPS的問題
這部分我還在練習觀察研究

請問一下,上市上櫃的財務報表應該去哪個網站看會比較齊全?


懶人國 wrote:
無薪假裁員風 這位大...(恕刪)

操作如果正確當然可以


brabus1518 wrote:
財不一定是越理越多的...(恕刪)

好險這幾年下來是維持平盤...


懶人國 wrote:
錢放銀行?買股?
我...(恕刪)

我沒甚麼現金在手上,幾乎全部都在基金 & 保險上
50萬本金有三萬股利的話,等於每年每股配0.06左右
這個思維之前沒注意到,或許應該要把手上的基金贖回放在股市裡
每年靠股利去幫忙付保險費

alosn wrote:
定期定額買ETF 台...(恕刪)


現在台股太貴了...不宜入場...


larrybrid wrote:
不定期不定額買0050...(恕刪)


還在等低點...


creamlemon wrote:
我倒想聽聽網友的意見...(恕刪)

之前某檔基金確實有28%,也全部贖回了
結果另一檔又讓我白忙一場...

至於讓我陪最慘的那一檔,曾經是富50%,不過我還是定期定額持續扣了3年
到後來損失10%的情況下出場,時間成本損失很大...
但在低點的情況下持續扣款確實是攤提成本的好方法

我自己的話,上行就是持續觀察,到10%~15%左右就會分批贖回,落袋為安
下行的話,手上資金如果足夠就繼續持續扣款,主要就是為了攤提

aerwkimo wrote:
但主要在思考的問題是:除了要學著選到好股外,是否定存股真的就可以有固定收益?
(長期持有,平均下來每年5%)


理論上,若沒遇到股災,或許實際上可能年平均有四至五%。

實際上若遇到股災,股值或許一下子少了五成或更多。(大部份人這時沒什麼勇氣待下去,只能認賠離場)

(少部份人抓準最低點全壓,或許一兩年間賺了100%以上。 當然也要看股災的時間是一年內?或可能持續兩三年?)
我很懶,年底直接看股票軟體的歷史交易輪輸贏,只要5%,我就很開心了,
除權息配的股利股息我也都忽略,算太精很容易有得失的心情,簡單才能持續吧.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沒有!

股票除非你只是買來領股利,想要靠漲跌幅來賺錢還是算了吧,
你所有學習到的股票知識、所得到的市場訊息,
別人也知道、別人也會,憑什麼你能賺錢,
除非你有一手的內線消息,
我就見過幾次內線消息,跟著買肯定賺,
從此我就知道,再多的技術分析,也比不過別人的內線消息。

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我會說投資東南亞房地產,
例如越南、柬普寨之類的,
把研究股票的精力拿去研究房也產、把股票的學費拿去當地考察,
我這輩子沒見過投資股票賺錢的,也沒見過投資房地產賠錢的。

david92 wrote:
我這輩子沒見過投資股票賺錢的,也沒見過投資房地產賠錢的。


大大的全文主軸大意主旨是正確的。認同

但就實務上這幾年親眼所見

有的人平時不會待在股市。專等股災時再挑準時機出手。
(08年股災 基智網那邊就有位大大好像買了一千多萬礦業基金,時間蠻短的 應該沒一年,就賺一倍以上。獲利了結出場。)
(這些市場待的越久 虧錢機會越大。)

房產這兩三年間買在最高點的,不得不虧錢賣時,就虧錢了。
(其實以前就一直想不通 人口是越來越少,房子越蓋越多,價格又一直往上漲。)

-

也是大概十年前 曾有機會可投資越南股市 十年前就常提到會一飛衝天
但後來我主要投在菲律賓股市。越南就沒研究了。可再看看這十年來漲了多少。

而最近 是實質上很多工廠由大陸移到東南亞,且對美關稅又更低。不知能否像當年大陸狂起那般?
或只是慢慢漲? (還得考慮蠻多層面)
在下先問問板大是否有足夠時間去了解每間公司運作
以及工作繁忙狀態是否能定期檢視財報

如果不能 想想為什麼巴菲特叫他老婆在他死後只需持有s&p500指數型基金
以及做好你個人家庭資產配置

基本功先從台灣0050 以及綠角大blog一些基本觀念先了解會是長遠之計




因最早只找到2007年的大盤資訊 (有大大有2006 2005年的資訊嗎?)
2007年之後就是08年大股災 印象中2007年幾乎全地球股市都漲的不錯(所以用07年的來看 會有點失準)

2007年 大盤1170點

2016年 大盤674

資訊上雖說世界工廠開始由大陸轉到越南?(或分散到其它勞力資本更便宜的國家)

但越南大盤就‧‧‧我們上面看見的這樣!

(其實大概在2005 2006年那時市場上也是提到越南會突飛猛進 不把握就來不及[但過了十年 可由大盤股市看出‧‧‧]。 但好像也是直到最近 才開始有比較明顯進步現象?因朋友最近大概合資兩億在那邊蓋工廠 所以最近比較瞭解它一點!)(只是它國家的動亂風險,尤其政府會刻意讓民眾暴動,最受欺負的還是台灣。 倘若排華, 他們還不敢欺負大陸工廠,國家硬阿! 台灣就非常好受欺負。 突然又想起之前台塑在越南也被欺負的很慘‧‧‧) (處理不好 等於那三千多億越南官方要整個拿走? 官方從業人員 賺這個一次 好幾代都不愁吃穿了。)

===

菲律賓07年大盤是3124 現是7197

台灣07年是7629 現是9189

南韓07年是1441 現是1997

嗯,如果十年前可以全壓菲律賓,甚至經過08年股災也完全不管它,現贖回時就有100~200%獲利。

每次一想到這事 就會想到基智網的CGC大大 為什麼當年沒聽您的‧‧‧

===

剛看上邊自己po的這兩篇 發現到印度 印尼 這幾年來也漲的不錯

至於是不是相對高點 也不曉得? (漲那麼多了 也不敢也沒機會進場了)

好像也蠻多傳產由大陸轉往印尼? (這我不是很確定)

===



真要命 05年淨值是20左右。 16年是112左右。 五倍多‧‧‧



菲律賓從以前是蠻有錢的國家 頹落貪腐之後 需靠人力輸出賺全地球外匯 就這樣一直慢慢賺,似乎國力也開始好轉?(但不知是虛的 或實的。)

台灣‧‧‧ 光我們這邊一涼單位 十名國家菁英(月薪至少四萬以上),其十位加起來一天的工作量或許只等於1.5名民營月薪三萬塊小姐的工作量‧‧‧ 台灣倒閉步菲律賓後塵不知是幾時之事。

===

aerwkimo wrote:
所有薪水的收入都只是維持平盤不動,雖然已經有買了相關的保險做規劃
但是講到結婚成家立業等等的部分,嚴格說起來就是沒有甚麼成長


講真心話 六年下來沒賺沒賠 算好的了。 有的人六年幾乎賠了大部份積蓄

有的愛玩期貨 喜一步登天(或可能很想快賺到大筆錢) 最後可能帶著妻小一同‧‧‧ (真想不開自己一人就好[可以的話 器捐],不要拖著妻小一起‧‧‧唉) (為什麼會那麼慘? 因為前幾次都賺到錢阿! 誰知最後一次賠錢 就賠到血本無歸 還欠大筆錢‧‧‧)


成家立業的部份沒辦法給建議。因為我的好朋友就算已存了一兩千萬,也是根本連女朋友都沒有

可能就是努力儲蓄 工作 (健康 不出意外) 慢慢存錢 看看有沒有大股災的時機點 再冒很大風險投進去?(不一定保證賺。)

不然就將希望放在下一代身上?



或 如上面阿菲 2004 2005或許可選擇一固定 瞭解透徹的標的物 就專心於它。2016年 或許就有五倍報酬?

但如果在當年 也是會擔心到底會不會賺錢。(若知道肯定賺 早全部全部身家都壓進去。 了結離場 夠三輩子用了 永遠不再投資了!)

就是需冒風險,如你當年買黃金時一樣。 運氣很重要

Mirage-Ulysses wrote:
理論上,若沒遇到股災...(恕刪)


股災的話一般來說應該是要繼續攤提進廠才對...當然是量力而為


larrybrid wrote:
我很懶,年底直接看股...(恕刪)


懶人投資法!?

david92 wrote: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恕刪)


大大的說法我也認同,基本上賺價差頗難
要靠時間去攤提並且變成零成本持有才是重點


Mirage-Ulysses wrote:
大大的全文主軸大意主...(恕刪)


金融海嘯那幾年小弟剛出社會沒有錢...
不然我也想入場啊

水藍的大頭軒 wrote:
在下先問問板大是否有...(恕刪)


謝謝大大的良心建議,目前還在等0050的入場時機...


Mirage-Ulysses wrote:
因最早只找到2007...(恕刪)


期貨那種賭大的我是不太敢...因為太不切實際
穩紮穩打的前進比較好,慢慢練經驗

目前身上壓比較大的是醫療相關的基金,不過目前賠12%中...
這個應該也是要長期持有,不知道時間成本要攤提多久..

黃金啊...放了好幾年了...繼續等...
重複發文,自刪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
aerwkimo wrote:
股災的話一般來說應該是要繼續攤提進廠才對...

但在當時氛圍下‧‧‧
先跌了20%‧‧‧ 續坳下去‧‧‧
全地球依然不斷跌,跌到了40%,一大票人瘋狂認賠出場‧‧‧ (縱使教戰守則所提,趁股價下跌時攤提)
過沒幾天又跌了20%,一共已經跌掉六成‧‧‧
(後續又會跌幾個月 甚至幾年 沒人能知 大部份人就是只想快落跑‧‧‧最後會開始沒理性 認賠) (且全地球的股市皆是用資金堆疊起來的假象[就是泡沫]) 一有風吹草動 大咖先撤 大部份人都閃,市值在掉就非常快速。

家人,好像有幾支基金,自股災結束,五六年過去了,永遠漲不回來了。認賠出場。

那時若趁股價 或基金淨值下跌,用更低成本買進,幾年過去 一樣只是賠錢。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