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謝謝各位指教 此文已刪除

加油!雖然我沒有,不過還是支持你們
我有幾個問題
1.冤有頭債有主
為何不去跟樂陞討回錢,反而是跟中信銀要求負起賠償責任,奇怪的邏輯
樂陞跟百尺竿頭才是要負起最大責任的

被詐騙集團詐騙了,卻反告詐騙戶頭的銀行,這個說不過去,銀行又不知道你申請戶頭是合法還是非法用
應該是要樂陞跟百尺竿頭要負起最大責任,才對
但為何卻把矛頭指向中信銀,對中信銀火力全開呢?

2.微薄獲利
消息公布時,當時股價約在100元上下,也就是依照收購價128元來計算預估獲利是28%左右
28%是微薄獲利???

3.一戶只收購一張
之前發布消息時說一個戶頭只收購一張,一張價格照當時的股價約在10~12萬元左右
就算股票下市導致全賠,那也才損失10~12萬元左右,一個戶頭損失10~12萬元左右,何來其賠光養老金
除非太貪,鑽法律漏洞,不斷開新的戶頭不斷買進,想賺取28%的獲利,想要賺更多獲利
於是就不斷去開新的戶頭不斷砸錢下去買


難啊,你看有哪一個投資股票的,有被賠償過,任何案子應該都沒有,也有些也是有去登記受害,如最近一次的F再生好了,很多人有去登記求償,但你看有誰拿到賠償金!
如果是未達成公開收購條件,所以最後公開收購未成就,而收購失敗,導致股價下跌。參與應賣的人賭錯了,承擔虧損很合理,因為遊戲規則就是這麼定的,所以也不會有人出來抗議。

但這個樂陞案是公開收購已成就。也就是應賣人按遊戲規則承擔了公開收購可能未成就的風險,最後賭對了,公開收購契約成立。中信也在公開收購成就後公告何時要將錢匯入應賣人的戶頭,但原本要拿到應得的款項,卻因有人不遵守遊戲規則,導致違約交割,中信未交付款項,而是自行將股票退回給應賣人,所以才會有人出來抗議。


yoyomum wrote:
樂陞投資人自己不可能什麼責任都不用付吧?
要不然錢放定存赚那一%利息都是傻子


如果哪天有銀行倒掉,而付不出存款戶的錢,肯定會有存款戶出來抗議、陳情,要政府出面處理問題,但我相信也會有事不關己的人,要放定存的人也付起責任。
erikwu0704 wrote:
【0923立院向立委...(恕刪)

基本上,這是一家被掏空的公司,為了要替大股東解套,才會有128元收購的這件事情的發生。若今天這家公司沒有被掏空,那股價就會跟華亞科那樣,雖然無法到達收購價,但股價也不會離收購價格太遠,就是因為樂陞被掏空,股價才會連跌這麼多根的跌停。台灣的股市投資有非常多的不合理及民粹的地方,像之前證所稅部分,外資免課,內資要課;內外資股利稅率差距過大。台灣是一個非常不健全的資本市場,因此有能力的人離開台灣進而造就台股成交量的萎縮。還有卷商透過權證坑殺散戶的同時,政府卻在大力推行權證。從投信對樂陞幾乎零持股來看,今天樂陞的出事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而且是可以被預料的事情,就算沒128元的收購,樂陞遲早還是會因為掏空而造成股價崩盤。中信金是被政府推出來的擋箭牌,當時間流逝,樂陞事件風頭不再,中信金自然能全身而退。
darkknight2450 wrote:
如果是未達成公開收購...(恕刪)

你的邏輯是說公開收購,若買方收購資金無法到位,也算是一個已成就的收購?因此第三方必須幫買方付錢來完成這個收購案?
不過台灣的法律很有可能是規定第三方必須代替買方付這筆收購款。

8KK wrote:
1.冤有頭債有主
為何不去跟樂陞討回錢,反而是跟中信銀要求負起賠償責任,奇怪的邏輯
樂陞跟百尺竿頭才是要負起最大責任的
被詐騙集團詐騙了,卻反告詐騙戶頭的銀行,這個說不過去,銀行又不知道你申請戶頭是合法還是非法用
應該是要樂陞跟百尺竿頭要負起最大責任,才對
但為何卻把矛頭指向中信銀,對中信銀火力全開呢?
2.微薄獲利
消息公布時,當時股價約在100元上下,也就是依照收購價128元來計算預估獲利是28%左右
28%是微薄獲利???
3.一戶只收購一張
之前發布消息時說一個戶頭只收購一張,一張價格照當時的股價約在10~12萬元左右
就算股票下市導致全賠,那也才損失10~12萬元左右,一個戶頭損失10~12萬元左右,何來其賠光養老金
除非太貪,鑽法律漏洞,不斷開新的戶頭不斷買進,想賺取28%的獲利,想要賺更多獲利
於是就不斷去開新的戶頭不斷砸錢下去買


1.中信有交割的責任。如果不了解,可想想,若你賣出股票在漲停版,你的交易對手買在漲停版,但收盤時跌停版的,你的交易對手故意違約交割不付錢,但你還是拿的到錢,因為證券商會先墊付,然後它在想辦法跟你的交易對手要,而不是直接由你去要,這是國內一般證券交易為了保障投資人,在處理違約交割時行之有年的作法。

2.投審會公佈通過公開收購那天,股價是開115元,後來才慢慢下跌。要冒可能收購失敗,或是收購成功但超過38000戶可能還是會有無法被收購到的風險,或是有人一戶多張參與收購,肯定會有股票無法全部收購退回賠錢的風險。

3.一戶保障收購一張,只是假設,超過38000戶就沒有了,又無法事先知道會有多少人參與。規定本來就是看集保戶,這種規定就是為了保障小股東權益才定的,小股東了不起幾十戶,能抵過大股東的上千張在參與收購嗎?
Adfn wrote:
你的邏輯是說公開收購,若買方收購資金無法到位,也算是一個已成就的收購?因此第三方必須幫買方付錢來完成這個收購案?
不過台灣的法律很有可能是規定第三方必須代替買方付這筆收購款。


公開收購的契約內會告知許多可能導致公開收購未成就的風險,但並不包含公開收購已成就後收購方的違約交割。所以依照公開收購的契約當然是已成就的收購,中信有公告已成就。我的認知就是違約交割,比造一般證券交易辦理,但中信的認知不同。
darkknight2450 wrote:
公開收購的契約內會告知許多可能導致公開收購未成就的風險,但並不包含公開收購已成就後收購方的違約交割


不經一事

不長一智

樂陞案給所有投資人上了寶貴的一課

公開收購除了有未成就的風險之外

還有已成就後收購方因為資金不到位而放棄的風險
(集中市場內交易未付款才稱違約交割)

所以在收購價金確定匯入銀行戶頭那一秒之前

都不能確定100% 賺到錢

就像薪水還沒匯進銀行戶頭之前

誰也不能保證上個月是否做白工
darkknight2450 wrote:
公開收購的契約內會告...(恕刪)

這下面的圖片是這次樂陞收購的公開說明書中有關於不成就的說明,文字清楚記載著「包括但不限於···」因此除了所列之事項會造成不成就之外,其它任何沒寫明的因素皆也可以是構成不成就,有這段文字清楚的記載,收購方的資金不到位,即可構成收購不成就的事實。
所以說,你們這些人根本搞不清楚狀況,被人牽著鼻子走。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