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聯發科,分享你的成本,持有理由關鍵字

逆向思考,分享一下不持有的理由好了
產業面:
1.高通折合1.5兆台幣併NXP,強力鞏固聯網晶片本業競爭力.
反觀MTK併曜鵬奕力常憶立錡等動作都是在通訊晶片以外找機會不敢正面火拼.
2.將來三星華為自家手機賣不好,必然全面開放Exynos/Kirin產品線.到時候MTK可能等著要收屍
產品面:
1.modem性能依舊持續落後對手 (X30 up to Cat.12 / 驍龍835 up to Cat.16)
2.省電理念(或成本思考)造成soc不敢大量採用A72/A73,偏愛用A53/A35往上堆核心.
如此設計造成各代旗艦效能永遠輸對手,不利推廣高毛利品牌Helio形象
財務面:
1.不敢拚效能則Helio品牌溢價越低,成惡性循環
2.多年來高額溢價併購及員工分紅讓財報上無形資產與資本公積高企
一旦有機會面臨宏碁那樣的認列減損絕對重傷噴血

綜上所述,先買個十張放著觀察後續發展

J1977 wrote:
逆向思考,分享一下不...(恕刪)

很認真的拜讀J大不持有的理由
一直讀到最後突然看到...先買個十張(=兩百多萬)放著觀察後續.... 
這算是肯定聯發科的意思嗎 
紅色供應鍊興起,
加上未來5G前景不明,
持續觀望中

上有高通,下有展訊(紫光),削價競爭激烈,營收增加但獲利下降,台灣加油,下支手機準備買htc內建發哥晶片的
個人感覺發哥在轉型車用中,有在持續整合的目的,個人已買11張,相信它會成功!
以發哥的規模(股本150億),大概只有手機晶片(一年幾億套)能餵飽,持續支撐出貨量與營收
但手機目前已經是紅海且成熟產業

難是難在除了手機晶片外,目前找不到有哪個領域一年可以幾億人在換新產品的~

物聯網和車用都無法放量,頂多幾萬套,簡單講就是所需晶片無法像手機的量那麼多~
手機的量是億為單位
物聯與車用是萬為單位
物聯與車用的量若是一般ic設計公司,股本十億,那餵的飽~
但發哥吞了許多同業後,現在資本額大多了

很多人每年都換新手機,
但汽車與家電都用十多年才換

wimd wrote:
物聯網和車用都無法放量,頂多幾萬套,...(恕刪)


MT7688與MT7681這種智慧插座的晶片銷售量可不只幾萬套而已
只是價格沒有手機晶片那麼高,也有其他人再做
就看聯發科有沒有競爭力而已
crab69 wrote:
MT7688與MT7...(恕刪)


問題是這些新創是餵不飽聯發科的,
聯發科的規模可不是群聯,原相,聯陽之流的~
且很多新創會否成為明日主流也很難說
就算成為主流也無法像手機晶片一年幾億套的在出貨
聯發科目前的困境之一就是找不到能替代手機每年幾億套需求市場的下一個藍海,作為下一代拳王可發揮的產業
聯發科目前一年營收接近3000億,手機晶片出貨是幾億套,手機晶片目前已成紅海,您認為還有哪個產品一年全球可以賣十億台~
聯發科每次逢200元就反彈!!!

年前聯發科開完線上法說釋出第一季營運及毛利展望仍遠低於預期後,
眾多外資陸續發布賣出或中立建議(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03000165-260206),
導致聯發科年後2/3開盤直接摜殺至203元,當日成交量也來到17,460,是半年來日成交巨量,
但外資明明建議賣出卻偷偷進貨,尤其是野村從2/3~2/19連續買超快一萬張但卻建議賣出,
相反的美林在年後確實是持續賣超第一名的外資近3000張,但反常在今天美林居然是外資買超第一名買超1085張,

這印證什麼?外資在吸散戶浮額!

MWC發哥將端出什麼未來想像產品?車載?物聯網?其它?
10奈米製程上,三星幫高通生產的晶片又再次輸給台積電幫發哥生產的X30/X35,是否有機會互換老大老二位置呢?

均價214繼續持有中,一張都還沒賣....

js168.yang wrote:
聯發科每次逢200...(恕刪)


大大好眼力,也發現這家外資在建立持股,如果拉長到3個月,你會看到他已經買超3萬張了!
發哥是有競爭力的公司,低潮eps還有15,近期一堆網友媒體不斷唱衰看了就想笑,想想發哥是在跟國際級的企業在PK,怎會是憨人可以理解,今年至少配10塊,現在買有4%殖利率,個人221-1,251-1就擺著,目標400出,今年還要認列出售傑發的獲利,eps應該17以上,q4若還認列,那eps就20了
老大哥高@
都用專利綁客戶
還有抵制競爭者
希望發哥能在下世代技術
一舉超越😄

我留著3張期待發哥發發發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