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定存股三大迷思--這個觀念股民們同意嗎?

cman4434 wrote:
這世界上真的有零成...(恕刪)
那篇文沒什麼價值
就是老生常談的東西
適合新手看
那三點,多數人都聽過

只不過第二點是錯的
配股當然資產沒變
配息就不一樣了
把現金放在自己手上,比放在對方手上安心多了
我不認為這篇作者寫的對

短期看來 當然是除自己的息

但如果一家穩定公司 每年可以給你一定股息(例如5%吧) 20年後 你成本真的為0阿
當然
有人提到萬一公司倒閉
但怎麼不思考是公司營運更佳 給更多股息 或者股價更高呢?

有人提到時間成本
這就和投顧在電視上說時間成本一樣
問題是
時間成本真有那麼高嗎?

不過
買股息個股還是要思考公司未來的營運性與產業特性
不要完全以過去歷史股息資料為思考就是了

那麼在乎的話, 在券商那的資料都會有自己當初買進的價格

cman4434 wrote:
這世界上真的有零成...(恕刪)


這種文章就像line裡會傳的健康迷思,

什麼香蕉傷筋骨,喝冰水會致癌,

都是用看似正確的觀念,引導出錯誤的結論,

自己要有判別的能力啊
"定存"股本身就已經是迷思了,還需要再解釋"定存股"有哪些迷思嗎?
談到時間成本,我認為應該說是"時間風險"比較恰當,等待的時間花費的不是成本,而是不確定性。

投入10元,每年拿回1元,10年後回本...真是太美好了,就像賣牛奶的女孩一樣,想著賣掉這桶牛奶的錢可以拿去買一隻母雞,母雞會生雞蛋,蛋會孵出小雞,小雞長大又會生雞蛋...慢慢的他就會越來越富有,就可以打扮得美美的與王子跳舞……砰!一聲,女孩一不小心將牛奶打翻了,幻想破滅!

投資開店做生意,譬如飲料店,你會設定幾年回本?通常會抓3年回本,因為這個行業太競爭、變數太多,3年回不了本的話,可能要有賠本的打算。那現在買中華電,大概要20年才能回本,為什麼很多人仍是趨之若鶩?一個是3年仍嫌太長,一個是20年好像也沒什麼,似乎一晃眼就可以過了,why?

談到持股成本,與其說迷思,倒不如說是心障,套句法師的說法:那是假的!你的眼睛業障重。我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我那菜籃族的老媽對於成本的計算真的有超乎常人的一套,譬如某股他買了1張20元,1張10元,然後在14元的時候賣掉1張,我就好奇的問她,你這樣賠錢耶,你怎麼還賣?她說:哪有賠,我賺了4元,我賣的是10元買的那張(這樣跟營業員下單,營業員會不會傻住)。後來他又在16元時賣掉另一張,我又問了,你怎麼又賠錢賣?(我心理的OS是這次你總得賣20元的那張了吧),結果他說,我平均成本15元,好不容易解套了,當然要賣...你說我老媽不懂成本嗎?現在我老媽最喜歡跟我"展"他兆豐金一張本錢才1塊多,隨便賣都賺一大票,問題是每年聽她在講,從沒看過她賣過一張,我常常覺得不可思議,兆豐金一年一年又配股又配息的,我老媽77歲了,她還真能把它算出來。前幾年宏碁漲到100多的時候,他是最喜歡說他宏碁本錢才10幾元(宏碁才是他最老牌的持股),現在他應該沒在算宏碁的成本了。

成本這個東西,賺錢的時候就重要,每天算又大賺多少,過的多愉快。賠錢的時候,成本就一點都不重要了,自然就會忘了他的存在,放到零成本,多棒啊,一點都不會想賣,有時候過的愉快比較重要啦。
MagicEli wrote:
自己要有判別的能力啊


再一堆玻璃裡找鑽石是多麼不容易啊!

上面網友有人提到這是最基本的認識,沒什了不起。

我是認為不管做甚麼,觀念最重要,觀念正確,才有信心。

要吸取正確的觀念,又回到您的話--自己要有判別的能力啊

投資一定要有成本,獲取報酬,只是報酬率高低有無,您可以說幾年回收

我不會將配息作為成本的減項---如此每年豈不報酬率越來越高

這高報酬率有何意義---您可以說報酬率100%,2倍,

但說我的投資已是零成本,股息除以零成本報酬率豈不無限大




迷思一就算了, 人有不同看法
只有迷思三全對


迷思二就....你有看過有一家公司一支股票會因為發股息發到倒掉或者發到股價變 0 嗎? 不可能嘛....
我也覺得第二點怪怪的
小散戶應該不會把投資的標的視為自己的公司


SGR 0418 wrote:
那篇文沒什麼價值就...(恕刪)
cman4434 wrote:
你看出來了嗎?...(恕刪)


其實看得出、看不出也不是什麼重點

重點是在股市你到底賺或賠了多少錢



......

想一下賺賠多少好像也不是重點

重點似乎是生活中多了股市這檔事,你到底是過得更好了還是過得更差了還比較重要
ejan1969 wrote:
'定存'股本身就已...(恕刪)


我剛開始買股票時,也是覺得配息應該當利息,怎麼會把它拿來降低成本呢?只有配股票股利我才會拿來降低成本。

直至有一天聽我姐夫說,他買了哪支股票,配了幾年股利之後成本變很低了,我看很多在討論股票也都在說,他的股票配了幾年股利現在有些已經是零成本囉!我很好奇問我老爸,為什麼大家都把股利拿來降低成本,我老爸說這樣才是正確的。

也有人說過,定存和股票不同,股票是貨物,有買賣關係,東西買賣了,有賺到錢剩餘之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如果股利不拿來降低成本,對於存股者來說好像就沒什麼動力了吧?

就如ejan1969大說的,他母親用來降低成本,看著自己的成本愈來愈低,心情就會愈來愈輕鬆,就能抱的更久,就能抱得住,現在我也是不只是把股利用來降低成本,就連價差也拿來降低持股的成本,除非這支股已經全賣了,才算是我賺的價差,等下次買回再重新算。

我的花店很少賣,幾乎只進不出,偶而賣個1張...所以有價差和股息我都會拿來降低持股的成本,這樣存股才會有樂趣,等到變成零成本之後,就更不在乎漲跌了,看著成本每年愈來愈低,也會減輕心理的壓力。

就算變成零成本之後,這支股票已經是自己的資產了,變成金雞母,除非這支股票不再配發股息,就會把它賣掉,不然就會一直享受它生蛋帶來的樂趣,當它已是零成本之後,心情也會變得比較輕鬆,就不會很在意它蛋生多生少(當然生愈多愈開心)

PS.說真的,我並不認同這篇文章,他的所謂迷思都不合乎邏輯,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