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unnyboy1 wrote:
所以你認為與其跟海外大銀行做不如跟國內券商做還比較划算是嗎(小額來說) 我其實都是用網路的ask價往上加0.5-1.0%來視作他們賣我債券的ask價(內含手續費) 請問k大怎麼抓價格呢?
並不盡然,我前述發言只是舉例,凡是沒有一定.
公司債交易完全不透明,價格與收費都不透明,
因人,因地(通路),因時(e.g.某公司開辦新業務,債劵生意是否要擴大/緊縮)...
我不知道如何答你的問題.
我不太懂 "網路的ask價"為何? 每個通路都有自己的報價.
投資債劵除了價格,還看收費結構,
甚至看銀行,或通路是否提供其他方便與免費服務(e.g.免費跨國匯款,免費複委託,...)
有的通路,像是台灣花旗每周出一次參考價,有個pdf檔,要投資時再一次向新加坡花旗線上詢價
有的天天出一次參考價,像是台北富邦,
了解自己的定位,自然知道如果要投資,可以參考價向下減去多少百分點,自己算出總價.
有的通路不出pdf檔的參考價,必須逐項電話/電子郵件詢問,像是新加坡的匯豐,
用LINE傳給你一個bloomberg的線上報價貼圖...
我投資不少年,已經有不少交易通路,也了解自己在各通路的地位(與收費),
進而能收集各通路報價,對特定投資標的進行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