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請問有人購買海外債券嗎?

afunnyboy1 wrote:
所以你認為與其跟海外大銀行做不如跟國內券商做還比較划算是嗎(小額來說) 我其實都是用網路的ask價往上加0.5-1.0%來視作他們賣我債券的ask價(內含手續費) 請問k大怎麼抓價格呢?

並不盡然,我前述發言只是舉例,凡是沒有一定.
公司債交易完全不透明,價格與收費都不透明,
因人,因地(通路),因時(e.g.某公司開辦新業務,債劵生意是否要擴大/緊縮)...

我不知道如何答你的問題.
我不太懂 "網路的ask價"為何? 每個通路都有自己的報價.

投資債劵除了價格,還看收費結構,
甚至看銀行,或通路是否提供其他方便與免費服務(e.g.免費跨國匯款,免費複委託,...)

有的通路,像是台灣花旗每周出一次參考價,有個pdf檔,要投資時再一次向新加坡花旗線上詢價
有的天天出一次參考價,像是台北富邦,
了解自己的定位,自然知道如果要投資,可以參考價向下減去多少百分點,自己算出總價.

有的通路不出pdf檔的參考價,必須逐項電話/電子郵件詢問,像是新加坡的匯豐,
用LINE傳給你一個bloomberg的線上報價貼圖...

我投資不少年,已經有不少交易通路,也了解自己在各通路的地位(與收費),
進而能收集各通路報價,對特定投資標的進行比價.
我是用quotecom.net 他的價格比較像是無成本的價格 我在用他向上加 k大說的很正確你在通路中的定位決定你能議價的程度 但到頭來還是取決於你單子的大小來決定手續費

K大你覺得兆豐跟富邦比 誰的議價空間大? 我是覺得兆豐比較好 還是你能推薦其他值得參考的外商銀行(我知道沒有絕對完全優勢的銀行,但有些銀行的上手居然是國泰或富邦導致其價格一點競爭力都沒有。。。)然後你有聽過clearstream嗎??
金融業間債券交易的慣例
美金基本上是以一百萬美金為單位
台幣是五千萬或一億台幣為單位
小額投資人基本上不太容易在買賣價差上討到便宜
有點像是把固定的交易成本分攤到多或少的本金上
反應到買賣價差上,自然越小額越不利
以上都還不考率通路要跟你收的其他費用
所以行情沒很大波段跟本不划算
建議一般投資人投資債券一定要有持有到到期的打算
afunnyboy1 wrote:
我是用quotecom.net 他的價格比較像是無成本的價格

quotecom我倒不知道.
不過,價錢多少,終究還是得向通路商拿,這才算數.
afunnyboy1 wrote:
K大你覺得兆豐跟富邦比 誰的議價空間大? 我是覺得兆豐比較好 還是你能推薦其他值得參考的外商銀行

我沒與兆豐往來過,我無從比較.
至於推薦,也很困難,因為你的實力(財力)只有你自己知道.

如果你的財力不錯,日後會年年有交易,會長期投資,次次都可省個USD1千,2千,3千...
多找家通路交易一次,就有了比較基準,自然可以找出適合你的.
有的國外金融集團提供許多其他種種服務,相當繁複的各種服務,請他不收錢,
派人跑腿幫你買紀念幣也行.
它可能債劵賣你貴一些,但是總投資達到某個金額,你會取得些你需要的其他服務.

如果財力普普,或許找個與你親近一點,服務好一點的通路就好,
因為你可能只投資1次/2次...,收費多寡,可能整體影響不太大.
開戶也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每一個通路並不會平等對待每個投資人.
有些人可能覺得A通路好,因為他與A往來多年.
有人可能覺得B通路好,因為他與B的往來金額龐大,獲取折扣與回扣多.

債劵交易之所以完全不透明,是因為同一個isin code的債劵,
同樣一筆投資金額,在每個通路的報價與收費結構不同.

在通路A可以報價100元,它可能完全無年年要收取的費用,匯豐香港就是這樣.
如果投資存續期超過5年的債劵,匯豐香港可能划算一點,
初始投資高一點,但少了年年要給的託管費與一年兩次的代收債息費

在B可能報價99元,它可能年年要收個0.1%的託管費,像是台北富邦
在C可能也是報價98元,它不收取託管費,但是它年年要收個代收債息費0.1%,像是花旗台灣,
可能投資3-5年存續期的債劵划算一些

最後,在報價基準之下,同一個客戶在不同的通路所得到的定位也不一樣,
最終獲取的成交價也不一樣.

Katong wrote:
聽起來,您尚未有投...(恕刪)


再次感謝K大詳盡無私地分享!

個人確實無債券相關投資經驗,之前想為資金找出路,上網了解一下如何經由台灣券商買賣債券!

了解之後,唯一的疑問是如何變現,價位多少,賣給誰?

K大在文中已說明得很清楚了!看來債券不太適合一般大眾投資!若要投資,只能經由債券基金,但這卻不是我要的!

萬分感謝!
kcc16896 wrote:
個人確實無債券相關投資經驗,之前想為資金找出路,上網了解一下如何經由台灣券商買賣債券!
了解之後,唯一的疑問是如何變現,價位多少,賣給誰?
K大在文中已說明得很清楚了!看來債券不太適合一般大眾投資!若要投資,只能經由債券基金,但這卻不是我要的!

你向A通路買債劵,你的債劵在它手上,你也就只能賣給它.
如果你急用想套現,它給你什麼價錢,你只有接受的義務,沒有拒絕的權利(如果你非要用錢不可).
買(bid)賣(offer)價差相當大,即便是利率下行,債劵價格上揚,要彌補價差讓你收回本金,可能性極低.

因此,自然人投資債劵,"持有至到期"是個重要考量,
如果沒有信心持有至到期,還是別碰.
現在市場利率極低,債劵價格極高,投資時機不好.

至於債劵基金,現在市場利率如此低(代表債劵價格高),我認為隨時反轉向下,
因此,我今年也只投資一單債劵,不再入市. 股票與債劵同創新高的 "new normal"隨時可能結束.
現在全球債劵本身的回報率如此之低了, 再被扣除基金管理費,到你手上的報酬剩多少呢?

以下這篇極具參考性,許多不同財經媒體的調查也顯示同一現象.

我們散戶有權利全面退市,基金經理沒有這樣的選擇.
各種股票與債劵基金經理都要遵守基金公開說明書,現金比率不可超標,
換句話說,基金經理有多餘的錢,必須被迫入市買股/債.
他們只能盡可能在不違規的前提下,增加現金.

http://blogs.wsj.com/moneybeat/2016/06/14/fund-managers-are-stockpiling-cash/

Stock and bond prices keep on climbing, but the asset that global fund managers really want right now is cash.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monthly fund manager survey shows that cash levels are averaging 5.7% of portfolios in the June reading, up from 5.5% last month and the highest since November 2001.


Risk appetite is at a four-year low, at reading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recession levels, the bank says. That is reflected in positioning, where allocations to equities are at four-year lows while allocations to bonds are at three-and-a-half year highs.

The survey is the latest piece of evidence that stockpiling cash is en vogue. Last week, researchers at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suggested in a report that investors should lift their cash allocations to mitigate any drop in equity prices.
這樓的討論很有參考價值, 看的出來有跟國內以及亞洲不少金融機構往來買過債券, 對於不同金融機構的收費方式都有碰過.

在此提出另一個管道, 是我個人目前最常用的: 透過美國券商買賣債券, 它跟亞洲差不多的是買賣價差不是很透明, 但是至少跟國際間能 Google 到的 ISIN 價格不會相差太多, 根據之前我比較過幾檔台灣跟美國券商都有的公司債價格來說, 美國券商的買賣價差一般來說都小於台灣的. 美國的券商好處在於, 買賣價差是他們唯一的收費項目, 買了以後就不會有甚麼保管費或者配息費這些東西.

不過我很認同樓上說的, 最近很多債券價格飛漲, YTM 低到一個不合理的程度, 持有到到期獲利率太低. 連長年期的公司債價格都炒起來了.

這種股債價格齊漲的現象到底還能撐多久, 大家等著看吧.

Katong wrote:
你向A通路買債劵,...(恕刪)


感謝K大再次無私分享!

我還是去找別的標的好了!
我是用scottrade買債券
還在摸索中,有些疑問
像是庫存頁面中的現值,跟在網路上查到的價格是不同的
猜測是用券商報買價來算

美股券商的好處是,單筆最低只要5000鎂(不同券商不一定一樣)
缺點是,商品種類不多,買賣價差挺高(價差高看來這在哪都一樣)

國內聽說兆豐證有賣,曾經看過一個整理好的excel檔是兆豐證做的
銀行好像得先有個vip資格,因為單筆最低金額聽說是10萬鎂(有朋友有買)

另外櫃買有交易美元債,但是看看列表,非專業投資人(要有三千萬證明的那個)能選的不多
所以沒有再研究
剛好也在看這海外債券標的,看得眼花花...

MARK一下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