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napoleon wrote:
http://www...(恕刪)
其實,今周刊想表達的有兩點,一個是 總裁的作為到底是對還是錯,一個是 總裁的做法是對還是錯。
針對前一項,央行這些年的利率、匯率決策是不是影響台灣購買力倒退、影響台灣經濟成長步伐減慢、甚至是使企業不思進取,我覺得這個沒有答案;
社會科學就是這樣,跟自然科學不同,當時的時空背景無法複製、也無法控制甚麼變數不變,再重來一次,柏南克當時沒有直升機撒錢,美國經濟是不是就一定會崩潰?
誰知道?畢竟他撒了。
從目前來看,好像不錯。
總裁這些年沒有這麼強力的控制匯率,是不是台灣的企業就會很思進取的改進? 還是反而使得經濟大幅度的下滑??
誰知道??。這些東西不能重來的。也不會有答案的。
但是央行在 總裁當權的這些年頭,確實是很強力的一言堂,也幾乎不接受任何批評,某些研討會也確實在央行的監督(或者說"關愛")就停掉,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報紙只要針對央行的決策做一些探討,央行的新聞稿會寫得比報紙還多。通篇結論只有兩個, 總裁沒有做錯事,跟 總裁都是對的。
所有的銀行當然是一個屁也不敢放,因為央行收存單等於是送錢給銀行,哪個銀行業者這麼不開眼???
所有金融相關的業者敢不敢多嘴? 當然不敢,大家的業務或多或少要讓央行審核,被央行記仇的下場是甚麼???
說起來,這樣的作法好嗎? 這個所謂一言堂的做法,就是周刊想抨擊的點之一
另一個周刊有提到央行要繳庫這件事,我想很多不是金融相關的讀者一定霧煞煞,在討論央行作法好不好,跟央行繳庫的多寡有甚麼關係???
當然有,央行不是鴻海沒有賣東西,不是媒體不能登廣告,那央行賺錢這件事是怎麼來的???
答案是央行買外幣債,比方買美國機構債或是美國公債,那央行的利得就是"孳息" + "匯差",
孳息也就罷了,
匯差呢? 央行2016年初台幣對美金的匯率在31左右,現在32.3,大概4%多,央行的部位有多大各位有概念嗎? "幾千億"
幾千億,光匯差就幾百億了,這些錢是要繳庫的。那各位覺得央行有可能放手讓匯率漲嗎?
萬一年底匯率到30點多,央行是賠錢的,這樣要怎麼繳庫???
所以周刊才會詬病央行繳庫的金額數量太大,這樣不容易客觀,說穿了,就是球員兼裁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