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散投資風險高? 差點笑死我了!!


xxxooow wrote:
那為何不買,台灣50,或者0056
50檔太多了,
多到風險很扁平,但是獲利也很扁平了。
而且大型權值股的特點就是營收規模大,
容易受全球景氣影響,
譬如台積電半導體需求不振時,
通常其它消費品的需求也不會太好,
不過反之亦然,
台灣50成分股齊漲齊跌的現象蠻普遍的,
當然也是台股的規模小與產業性質造成,
偏重電子與塑化,不夠多元性,
S&P500在成分股的選擇上比較能兼顧多元與成長。

我手上通常維持在8檔,
異動性不大,主力持股6檔左右,
其它會少量改變。
我的持股邏輯有點跟別人不同,
我把持股分成3類,我喜歡看描述古代攻城戰的網路小說,
剛好跟我的持股邏輯相仿,所以我喜歡用兵種來區分持股性質。
1. 守城兵
2. 攻城兵
3. 斥候

守城兵就是類似金牛股(cash cow),
提供我高額穩定的股息來源,
就像守城兵一樣,不要求戰力強,
但是要源源不絕。

攻城兵就是類似成長股,
有成長"潛力",
配息率太高的我反倒不要,
因為賺的錢都配出來了,
哪來的錢擴大投資?

斥候則是類似股價大幅低於淨值的股,
等於是埋伏敵後等待,
可能一待數年也沒建功,
但也有可能某一天打探到重要軍情建立大功。

守城兵跟斥候我很少變動,
攻城兵則變動率比較高,
我會先少量持有,
當不如預期時就砍掉,
有成長態勢時就加碼。
ejan1969 wrote:
50檔太多了,多到風...(恕刪)

我記得斥候策略的績效,長期平均來看是輸金牛股的投資,那為何版主還想要用這種投資策略呢?
就算版主對於如何選定斥候非常有心得,可以套利,不過我還是認為長期下來的獲利及資金效應不會是太好。

Adfn wrote:
我記得斥候策略的績效,長期平均來看是輸金牛股的投資
我認為投資是沒辦法用統計均值來估算的,
因為個體性的差異太大,
平均5%代表有9%的也有1%的。

假如長期金牛股的報酬率是5%的話,
那要怎樣的配置組合可以把長期報酬率拉到7%,甚至10%?
所以這是我思考的出發點。
我的經驗跟觀察,
穩定的5%容易達成,
穩定的7%、10%則不容易,
或者應該說不存在才是,
因為長期投資裡面,
配息再投資的複利效果比重很大,
以中華電為例,早年報酬率高達10%,
隨著股價上漲,配息再投資,
報酬率則是逐年下降。
所以正常來講,穩定的10%只會短期存在,
因為一旦穩定,本益比就會被拉高,
這樣複利滾利,最終還是會趨近於5%。

所以我在思考不同的配置組合,
斥候配置也是這2、3年才進行的,
效果如何還未知,
但總是一個可能性,
投入比重不高,大概1、2成而已,
每年仍是有配息,只是不多,譬如3%,
等待期間至少可以保命,
然後靜待股價靠向淨值。

一旦成功,股價的上揚至少50%以上,
想用這樣的配置來拉抬長期報酬率,
成不成功就要未來才可得知。
譬如我手上的一檔斥候股是營建股,
現在營建股被大家棄如敝屣,
但是手上有值錢資產的營建股仍是很多,
有些都是硬資產,譬如台北市區正在開發的案子,
現在不值錢,是因為氣氛的關係,
過幾年後誰知道呢?
硬資產就是硬資產,還是可以賣錢的,
現在不賣只是市場不好,但是價值仍是在的。
所以我願意用7折價、甚至5折價買入後等待,
就像佈局在敵後的斥候一樣。
ejan1969 wrote:
我認為投資是沒辦法用...(恕刪)

以目前台股很多處於低估的時候,斥候策略,應該行得通,不過當台股回到合理價位時,這個方式風險就會非常的高。其實很多書籍都有提到,若想要提高長期投報率,最好的方式還是集中投資這個方式最行得通。

3-4支就差不多了,買太多支,同時也代表你對自己買的不太自信。看似分散風險,但卻有浪費時間的風險。
看了一下,可以把目前績效較差的股賣掉,集中火力觀察績效較好,留個3-4支,加上定存的兩支,共6支。
浪費精神,那也是一種成本。

微愛雲 wrote:
3-4支就差不多了,...(恕刪)

我個人認為
漲多回跌
跌多反漲
股市是無法預測的
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中信金目前績效6.89% (強)
遠百績效1.82%(弱)
但是賣掉遠百去買中信金績效就會更好嗎?
我個人認為中信金 股性牛 上漲空間絕對沒比遠百高
反倒遠百 目前17元 股價已經非常低了 非常有上漲空間 只是哪時候要飆而已
如果貿然賣掉他就開始漲 那不是很幹嗎?
我訂好的策略就是這樣 沒有到價 不買不賣!!
一個禮拜過去了 也快賺到我一個月的薪水了
目前帳戶價值1037219
未實現損益 +37219
微愛雲 wrote:
3-4支就差不多了...(恕刪)


其實要40~50多支總投報率達10%
也不算太難啦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