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la01 wrote:台灣人喜愛儲蓄原因就是國家的福利保障太少.................. yisn2jzw wrote:儲蓄只是證明 國人沒有安全感 asaman99 wrote:因為我們沒辦法指望政府好好保管我們的退休金.. 深深覺得的確是如此...光看那個勞保年金,退休後一個月能領多少...
日本存錢更可怕、強大下流老人,就是有少少錢,死不了餓不死,兒女養不活自己(啃老族),生活沒品質的老人,日本都創造新名詞了。日幣用力貶、然後升值,波動頗大,加上地震,日本老人對保險箱+實體黃金,需求提升不少,有了真金白銀避險,老人才能安心。日本就像....未來的台灣,新的風暴遲早會來,早來晚來而已,到時誰在裸奔?誰也不知道....有人老派,不喜歡股票,對玩股票冷嘲熱諷,喜歡存錢(個人討厭這種人)但股票下跌、經濟向下、企業裁員...央行對台幣貶值、QE,存的錢,也變小了,存一大筆錢,也沒爽到那裏去。過去,1000萬,台北市還能買個房,現在不行,雞排以前45,現在70。只能說,攻守要有個平衡點,只有存錢也不是辦法。
人家國家社會福利這麼好~沒儲蓄當然不怕阿!人家一失業立馬申請救助金~而且金額還不少!還很積極幫你媒合新工作~小孩托育吃住不用錢~你沒工作沒錢~政府幫你養到大!台灣還要被老闆洗臉簽自願離職書~因為這樣公司才不會被政府刁難!理當失業者就不能申請救助金~失業後~家庭小孩誰來養!台灣托育環境差~夜間托育又少~也沒啥公共便宜住宅!!當然造成國人不安全感~這就是對政府的失望...自己好對自己荷包好一點~一個國家社會福利越好~國人則是儲蓄越少~相對稅金越高!
貨幣「流動性」太低是對經濟的一大殺手,其實這不是在誇讚台灣經濟好,而是在說台灣的經濟很不穩定。政府解決流動性低的問題,無非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兩種方法:一是降低金融貸款利率,二是增加印刷鈔票。寬鬆的貨幣政策雖可短時間內改善流動性低的問題,但副作用是通貨膨脹,物價變高,錢的價值變小。導致所謂的"貨幣幻覺":人們只在乎貨幣的名目大小,卻忽略了實際購買能力。不動產就是一個經典的貨幣幻覺代表,房價誇張到有些人一輩子也買不起。這位諾貝爾學者說他看到很多人收入高,但台灣人普遍不願消費或投資,而是儲蓄起來,感到不解。那是因為他被假象蒙蔽了,他接觸的人群可能多半是上流社會,而沒有接觸社會底層人士,台灣有所謂的 22K,就是勞基法規定的最低薪資非常離譜,而很多企業公司也真的以這個價錢聘用員工。表面看有些人收入高,但實際上更大部份的人,是薪資勉強僅能餬口的,失業人口數也是龐大的。這些丟臉的現實,都被政府給掩飾蒙蔽了,外籍人士若不是深根台灣是看不到的。對於大部分低薪的人來說,儲蓄才能有保障,或為了購買昂貴的東西必須儲蓄累積貨幣才能購買。加上台灣不只萬萬稅,還有人戲稱"中罰民國"。政府很喜歡:收刮民脂民膏,魚肉百姓。在一些小巷子,故意設置不合理的交通規則陷阱,然後警察就躲起來埋伏,專抓弱勢族群、窮人小違規。每月開出的交通罰單,高達數億新台幣,但實際收款率只有不到 50%。並不是人民耍賴不繳罰單,而是真的沒有錢,尤其交通罰單都是故意專找窮人弱勢族群不敢反抗的人開的。沒錢,政府硬要搶,還是沒錢。於是近年弄了一個"強制執行"的法條。以前是沒有的。強制執行就是說:罰單如果過期不繳,不僅加倍,政府還會從那個人的資產中,強制徵收。比如從銀行存款、薪資中每月扣款,嚴重甚至封財產。可能有些人罰單欠款太多的,乾脆就脫產了,錢不存銀行之類的,只留現金,躲避強制執行。現金如果要投資理財也是比較麻煩的。還有什麼國民年金,要失業沒錢的人繳納國民年金,人人喊離譜,政府依然我行我素。這個收款率也是低於50%的。收不到錢,竟然還打算開罰。魚肉百姓到這種地步,簡直不可思議。而這些黑暗面,當然外籍人士都是看不到的,自然也就無法理解台灣人為何愛儲蓄。
奇怪了, 都拿諾貝爾獎了, 還不清楚台灣人為甚麼有錢不花要存起來 ? 就算是年輕時就拼命存錢起來,結婚生子買房買國產車後一樣不夠花....還不知道小孩上大學時,我也老了,會不會被裁員減薪放無薪假 ?政府除了一直從薪資所得者掏錢, 二代健保加重從我這樣單薪(高風險)家庭的口袋裡掏錢...除了少生小孩之外,還不知該如何對抗...唉抱怨那麼多但日子還是得靠自個過, 還是乖乖存錢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