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不適合做為一個國家的支撐產業。一般企業叫本益比,新藥開發叫本夢比,就是賭博,一般一個新藥開發臨床試驗費用是10億美金。如果成功了,可以有剩餘專利年限加上5年的專賣期。這段時間,藥價是原廠訂的,才會有一個人的癌症新藥,一年要幾百萬的情況。在專賣期間,這個藥有可能一年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億美金的收入。另外,政府其實做錯了。生技業可以發展,但是不能當一個國家的支撐產業。不能用賭的來做為一個國家的產業希望。再者,生技跟新藥的另一個性質,所需的勞力跟電子還有傳產來比,少很多。就算有新藥上市了,不會跟電子業一樣有那麼多的就業機會。所以生技跟新藥,不該是提振經濟的重點,效果有限。
rogerkuo2001.tw wrote:不過美國人就喜歡玩高風險高報酬的遊戲創新研發本來就是高風險血本無歸的比例極大...(恕刪) 昨天下午與在美國上班的學弟聊天還不是新藥開發只是植入人體的元件而已phase 1就燒了幾千萬美金...他說同樣的製程學校的實驗室都沒有認證公司等級的都要通過一堆認證錢燒起來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