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二十四 墜落台灣 之二

感謝分享~
wishwind999 wrote: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恕刪)
有人選擇因為提供複雜的數據
覺得很辛苦 很不容易
殊不知 你到底看懂什麼?
是斷章取義 還是各取所需
難怪 你們看到滿坑滿腦的數據圖表就覺得很厲害?
可以請各位聰明的你,看得懂這篇吊書袋的文章是要表達什麼?
還是你只看懂那第一個圖表,就說你看懂了
謝謝!
感謝分享~
dodo0702 wrote:
感謝分享~...(恕刪)
tony1730 wrote:
有人選擇因為提供複雜...(恕刪)


好,就抓第一張圖出來就好

全亞洲只有台灣和北韓在圈圈外

您覺這對台灣未來的經濟前景是利多還利空?

請回答,不用申論,多還是空就好。
可是瑞凡~~一切都回不去了
真的回不去了~~一切都來不及了
該來的終究會來.大家真的自己看著辦.
現在真的只能自求多福
多放點現金再身上
只擔心那天連新台必都不能用
其實有些時候看文章是要慢慢領略,
第一次可能是倉促看完,所以看不出所以然,
再看一次您就會看懂了,
樓主說得很清楚啊,
樓主發的一系列的文章的題寫的是墜落台灣,上一篇之一寫的是有關於台灣的人口結構,
這篇之二說的是台灣的資本市場是處於內外交相迫的處境啊,
外有其他國家積極的簽署貿易協定,台灣被邊緣化,然後導致進出口衰退,甚至外資撤離台灣等等,
內則有投資成本過高導致內資外逃,
內外競相出走夾擊之下,台灣的問題真的蠻大的啊,
所以樓主提出佐證(墜落台灣之一與之二的系列文章與圖表)來證明目前的台灣是每況愈下啊,
我那麼淺都看得懂了,

當然您也可以說這些您早就知道了,所以樓主不須上來說廢話,
但是您知道了不代表別人也知道了啊,知識的傳播本來就是要傳遞給那些還不知道的人啊,
當然您也可以不認同樓主的邏輯,但是不認同不代表要出言不遜吧,
假如您是真的看不懂的話,那也不必說別人發的是廢文啊,真的不懂虛心求教的話,
把您的疑問或是哪裡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只要客氣一點,我想樓主應該會很樂意為您解釋的,
打個比方,假如您是虛心求知的學生,在課堂上當老師說的您聽不懂或看不懂的時候,
就站起來直接嗆老師說~你滿篇不知所云,一點用處都沒有。
假如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我想您並非是真的不懂想要了解別人的發文,而是想要找碴了,對吧?
wishwind999大大 人氣不錯喔
這麼多粉絲來肯定
更難能可貴的是有一些"鐵粉絲"
知道自己看不懂,還硬是要來留言
"老師,你說的我都不懂,你在講甚麼鬼話啦"---懂我意思的就懂,
這種的你期望她能扛下台灣的經濟嗎?

正如我在另一樓的留言
能走的大企業都走了
剩下的中小企業,很多人還是用30年前的思維
只會低利接代工,為了降低成本,就去用農田當低成本的土地來源
...... 這就是台灣的現況...
大大真的是一語道破阿
台灣的優勢就在許多"自由"中
一直玩一直玩玩光光了....
每次看到現在的年輕人
什麼都能反怎麼沒看到為了自己前途上街頭爭取的

看不懂的體會一下身邊周遭的環境就知道了
如果感覺不出來就....
樓主的發文我大概都看過,我個人是覺得最早的那些水準不錯,最近的也不能用不正確形容,算是偏頗一點吧,且得到的共識比較差,這點從一些回文也可以觀察到,有人說不認同的都不解釋,當然有些人可能是覺得怪怪的,可不知道怪在那邊吧

那我從經濟學的觀點(商學院的可以回去翻基礎教科書,一定有)來做一些解說吧(但我還是先說這種純經濟的東西或許不是很難,但也真的不是很容易瞭解)

樓主的第一張圖是FTA範圍
在經濟學上FTA的基礎是Heckscher–Ohlin model,又叫H-O模型、有四大定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看不懂沒關係,那是正常的,我自己也很長一段時間看不懂
如果不懂Heckscher–Ohlin model,那拿個更基礎的是比較利益法則(這個還看不懂那就真沒辦法了)來當基礎,從這基礎得到的結論是當自由貿易形成時,兩區域都生產自己相對擅長的商品,可以求得兩區域效益的最大化(經濟學講究的是效益,不是賺多少錢,教科書上不會去說賺多少錢的,媒體說經濟才會說多少錢)
基礎的理論說的是效益(換句話說是區域內民眾的福利)最大,說白一點就是民眾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或服務(理論上),也就是說會消滅自己區域沒有相對比較利益較高的產業(企業),而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在一般的表現上是貿易量上升

拿這個來看跟樓主說法的偏頗處
樓主認為FTA使GDP增長緩慢或減少
這其實是不適合或錯誤的,FTA是增加貿易額而沒有說GDP會實質上升
假設簽訂FTA之前進、出口分別是1000、900,有FTA之後可能增長成1500、1400(GDP一樣)、也可能增長成1550、1400(GDP增長)、也有可能是1500、1450(GDP減少),但不管哪一種,貿易總量是上升的(從就業的理論上看,總貿易額上升理論上會增加就業機會,當然這是數字上的理論,實際上從以往各國經驗看是上升,但也必須說相當的比例上升幅度不明顯或不大,也有少數經驗是減少的)
但是如同理論上的區域是生產自己相對有比較利益的商品,也就是說沒競爭力的產業非常可能被消滅,從就業的角度看如果我方的企業競爭力太差,可能被消滅的產業(企業)很多的話,由於就業機會是企業提供的(起碼主要都是企業提供),如果有效益的企業提供的就業小於被消滅的產業(企業)失去的就業的話,從提供就業機會的角度看不一定對我方有利(就業在經濟學上屬於非常核心的重要課題)

我的結論是FTA實際上是看怎簽,內容的條件要比純去簽FTA重要,條件太差還不如不簽
但是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來說,FTA少肯定對價格競爭力有壓力,實際上會逼迫產業出走(就業還是減少),所以現實是只要條件不要太差,不管誰執政都要簽,且要盡快

有解說就一定看得懂?沒適合的知識還是沒辦法看懂不是?
wishwind999 wrote: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恕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主樓沒關係拉.....
勇敢的臺灣人會站起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