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買投資型保單之後 到現在後悔的 !

thanksbye wrote:
我也是買安泰的投資保...(恕刪)


我也是今年第二年,我沒想過要解約耶...

畢竟我到上個月底已經累積了快40%的報酬率,

今年七月底的股災到11月底也已經近10%了喲...

我從繳完第一年的計畫保費後,就改月繳囉...

你如果沒改成月繳的話,就等於是單筆進場,這樣很容易買在高點喔...

我也是刷信用卡的,刷信用卡除了本身的延遲付款之外,

用信用卡扣保費的話,扣款日的隔天就會進場,比你用劃撥繳費或是其他銀行轉帳還來得更快...

而且,本來就該要用月繳啊,用定期定額才能降低風險;

除非是遇到很好的時間點,不然我是不會用單筆的方式進場的...
Canon S80...Olympus E-510+1442+40150+Leica 25... Olympus E-5+1260+50200

個人也是覺得~
應該是要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因為這樣買到的保險才會健全
不過這個商品還是有它的好處的
可以用很小的金額將個人的身故險提高
假如和個人壽險搭配起來
可將壽險部份買最小單位
而以醫療.防癌.傷殘及實支實付為主
再用投資型保單提高身故金
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lee884309 wrote:
購買定期定額不也是長期投資!!!

投資型保單不也是可以單筆進出!!!


我想這裡的觀念有點混淆,長期投資與否看的是投資行為,買單筆放15年算長期,定時定額投了1年就贖回還是算短期。
投資型保單比起基金信託適用於長期投資,是因為投資型保單與信託這兩種殼的費用結構不同,短期投入投資型保單不划算。
什麼是殼?其實我們投資真正的底層叫banchmark(說來複雜,有接觸投資的同好應該明白),第一層殼是基金標的,第二層殼是商品(信託、投資型保單...)


lee884309 wrote:
我也是認為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如果投資型保單不強調"長期投資"的話誰會把錢笨笨的放在一個地方那麼久!


投資的另一種角度是看需求(應該是比較好的角度),而不是看商品,例如目標風險配置、目標比例配置、帶保證與否...,視個人需要控制收益率及風險,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其實應該是指信託)的說法只是碰到商品這個殼而已。

詳細狀況很抱歉我無能力詳細說明,我從事資訊相關領域工作,建議找到對投資、尤其是世界先進專業與趨勢了解的團隊請益,我的工作有幸接觸許多這樣的人,但是一般環境我就不知道該到哪而找了。
小小鐵匠 wrote:
我也是今年第二年,我...(恕刪)



那這樣不就等同於買基金
只是這樣商品多了一個保險
當初只是想存錢
只是現在想想必需要好幾年才可以不需要扣手續費用,總感覺....
kial wrote:
有誰買投資型保單之後...(恕刪)


是的

不管是投資型保單還是銀行基金

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

所以~~認識懂的操盤的理專或是保險專員是非常重要的

包含我自己在內也對於投資方面一竅不通

但是有朋友在從事這方面

投資型保單缺點是一開始可能會跟你收取不少的手續/保險費

相對的你在某些方面也會有保障

小弟是買投資型保單

但是因為小弟是有認識在裡面做事, 而且對於基金有研究

所以就麻煩他操盤

目前年利率至少15%以上

假如推薦給你的那位朋友你覺得他有能力而且還不錯

那就試試看吧

每各月的投資狀況你應該都可以看的見(記得要留mail)

然後在設定停損點, 可以贖回的

不過至於保險方面要扣除多少, 這個也許才是你要去關心的

剛開始也許花5000, 3000保險手續費+2000純投資

投資型保單有分重投資還是重保險, 請你的朋友一一為你說明吧
基金型態很多種組合

如果會認為買一檔基金的風險大於投資保單一籃子基金的人~表示根本不懂基金~

還有風險和報酬永遠是相對的~也不會一籃子基金就低風險高報酬~

所以挑一檔低風險的基金跟挑一籃子基金是差不多的意義~

如果真要說的話~一籃子基金好處是可以給不會挑基金的投資人~

不會挑好基金~所以乾脆挑一堆基金分散挑到"爛基金"的風險~

但其實挑支好基金並不難...........

但投資就像電腦一樣~有的人覺得電腦很容易操作~

但有的人就連安裝軟體的"下一步"都要問人(就只有下一步可以按還要問我怎麼辦 !!!抓狂 !!!)
thanksbye wrote:
那這樣不就等同於買基...(恕刪)


想存錢是好事,

但如果要靠投資基金來達成抗通膨,又有穩定報酬的話,你的錢不能太少,

一個月只能存五千,說要抗通膨、又要像兩三年前買拉丁美洲或能源基金一樣年年翻一倍...

我自己辦不到,就算以我手邊的股票或期貨來看,那些都是有3、50萬的資金當底才有的績效...

如果你一個月有個兩三萬來投資基金的話,那我覺得你沒必要用投資型保單來做投資,

投資型保單是針對一些自身保障不足的人可以用少少的錢買到高額保障,

也是可以給有錢人來來規避遺產稅(雖然目前有最低稅賦制,但還是可以減免一些稅金)及贈與稅,

富爸媽可以幫小孩買保單,順便幫他們繳保費,

如此一來,投資獲利都可以給小孩,也等同於幫他們存好教育基金

當然,它也可以給一些剛出社會或是在學的莘莘學子一個可同時兼顧儲蓄、保障及投資的一種商品,

沒有幾個小孩可以在念書期間拿個十幾萬說要來買基金,

很多學生都是用打工賺來的錢,一個月三五千的來投資,可是在銀行買基金,五千元只能買一檔基金,

但透過投資型保單,卻可以一次投資到很多檔,可達到分散風險、全球佈局的配置

只是它的本質仍是保險,如果你覺得這種投資方式你能接受,那就別太在意這種商品內含保險成份,

如果你認為你每個月雖然只有五千元可以投資,卻可以年年平均報酬率超過30%,

而且爸媽從小也幫你保了不少的保險,保障足了...

那我覺得你就可以不需要透過投資型保單來達成儲蓄及投資

Canon S80...Olympus E-510+1442+40150+Leica 25... Olympus E-5+1260+50200
保險不是用來儲蓄或投資, 如果買儲蓄人壽保險只會越儲越少錢. 可惜好多人仍然誤信保險是儲蓄的工具. 儲蓄保險長期以來都是推銷員賺錢的工具, 對消費者沒有利. 如用儲蓄保險去儲蓄或投資, 就像用一個有洞的水桶裝水, 一邊行一邊漏, 不是一個理想的工具.

買保險的目的是什麼? 是否為了保障家人? 人壽保險最重要的功用, 是在自己萬一意外去世時, 未有經濟能力的子女, 或沒有足夠賺錢能力的配偶, 可以有一筆款項維持生活, 直到家庭財務能得以重整. 買份term life 鎖定20或30年, 每月只支付百多元 (當飲了餐茶), 就已經足夠.

買保險不應該期望於保險公司拿到任何 "著數". 我買的健康及汽車, 房屋, 醫療, 生意責任保險, 每月只希望支付保費, 而不望需要用得到. 同樣導理, 人壽保險買了就算, 完全不希望我家人用得到. 儲蓄同保險應該是分開的.

我是一位普通市民. 多年前乜都唔識就買了一分儲蓄連人壽一齊的保險. 每月供款二千幾hkd . 就算是同自己儲蓄. 當時Agents 只是簡略提過回報10幾% (其實只是估計數字) 根本完全我都不知道每月供款保險公司是如何分配. 自己也沒有太計較因為羊群心態, 人買我又買. 認為一定無錯. (這份保險今天已經cut 了). 因為供了一段時間後認識一位已退休的保險業老前輩, (他也是一位國際銀行的高層職員). 與我解釋好多有關保險的知識, 由於沒有「利益關係」所以他的意見是好中立. 自己也開始留意有關保險的資訊.喜愛研究保險, 與好多家庭曾經買了儲蓄人壽保險而後悔分享買保險心得. 得出結果是:

用保險作儲蓄或投資工具就像用有洞的水桶裝水越儲越少錢. 這個看法, 是與 consumer report 消費者報告的看法一致. 此外,與主流社會財務專家的看法亦一致.

kial wrote:
而因為我最近才剛接觸這類的商品
也一直在龜毛 而且也一竅不通 到底要買純基金還是投資型保單
我24歲..一個月約可拿5000元現金做投資


只是要投資的話,就不用考慮投資型保單了。

買基金的話,可以參考買基金為自己加薪一書。
Sam-obile 懶人包 /tinyurl.com/a44xzgp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