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疑問:股票型基金 主動VS被動(指數)

各有優缺點看要怎麼分配
KGGV13 wrote:
已經嘗試查詢資料還...(恕刪)

ayz847 wrote:
投資台股有兩檔─1...(恕刪)



ayz847 wrote:
你是在作學術報告,...(恕刪)



有要進場啦QQ

只是想搞清楚一些~

1. 所謂的內扣費用,是不是就是上面的經理費、保管費等等從淨值中扣除的加總呢?
2. 基金網站上寫的總開支比率是否就=內扣費用?而總開支比率並不包含購買的手續費?
3. 有沒有掛名被動指數型基金被操作的很像主動,反而主動型的被操作的很像被動的狀況呢@@?

謝謝!
KGGV13 wrote:
1. 所謂的內扣費用,是不是就是上面的經理費、保管費等等從淨值中扣除的加總呢?
2. 基金網站上寫的總開支比率是否就=內扣費用?而總開支比率並不包含購買的手續費?
3. 有沒有掛名被動指數型基金被操作的很像主動,反而主動型的被操作的很像被動的狀況呢@@?...(恕刪)

1.內扣費用,除經理費、保管費外,還有買賣股票的交易稅/費,律師費,會計師費,受益人開會費用,(指數基金)的指數授權費,及其他費用(譬如巴西政府曾經收過的外資入境稅)。
2.晨星網頁的總開支比率只有經理費、保管費,不包含其他。(其他要從財務報告裡面去找。)
3.兩者都是基金經理人失職(不適任)。但,基金投資人不能開除失職(不適任)的經理人。


A大,那麼大家一般在談論的內扣費用,是否能概略的看管理費和經理費就好了呢?不然每一支都需要去查財務報告的細節才能判斷內扣費用的多寡?謝謝~
KGGV13 wrote:
A大,那麼大家一般...(恕刪)

1.基本上來說,持股週轉率高的,內扣費用也高。(國內外均如此)
2.投信基金在公會網頁有詳細資料(如圖一)。去年內扣高的,通常今年內扣也高。看一次可用很久。
3.境外基金沒辦法,只能看晨星台灣網頁,略為了解即可。(舉例如圖二)
4.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基金投資人,都不管內扣費用高低的。



謝謝A大~

可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沒有在看內扣費用?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大多數的人是指比較手續費、經理費和管理費嗎?

KGGV13 wrote:
1.可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沒有在看內扣費用?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2.大多數的人是指比較手續費、經理費和管理費嗎?...(恕刪)

1.可能不了解,也可能覺得不重要。對投信公司是好事,賺得【油洗洗】又不會【顧人怨】。
2.大多數的人只注重過去的績效。其它一概不看、不在意、無所謂。


ayz847 wrote:
1.可能不了解,也可...(恕刪)


如果績效表現能跟的上標的大盤、指數,或領先大盤,
收多一點沒差,
怕就怕 收多一點,績效又沒ETF好。
操作爛 反正投資人不懂
共同基金贏過對應ETF不多,
今年贏不代表 明、後年會贏
輸給大盤是家常便飯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