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十六之四 人口與經濟成長

我不是懷疑
而是等中國的資料能夠被相信再來比較也還不遲。

而且還有,未來很多中低階基礎的工事或是工作,是由機器人取代
甚至連維修機器人,都可以由機器人互相自理。
人口紅利跟經濟的關係,不再像以前有高度正相關了。
lyi33tw wrote:
我不是懷疑而是等中...(恕刪)


中國實際經濟力量比帳面公布的強多囉 !


以一般國際上喜歡拿來做為購買力指標的新車市場來說 , 中國市場約為美國的一點五倍 ~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很多大宗原物料 , 都是以中國需求增減做為價格指標哩 ! 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

wishwind999 wrote:
從人口數量上,我們可以知道美國、中國人數2035年之前都是成長的,因此這兩國會成為未來世界GDP成長的主角,而德國與日本及其他正邁入人口減少的國家,在GDP總額成長這個面向,德國日本很難再持續成長,從人口數量與持續成長的趨勢去投資,應該選擇美國與中國...(恕刪)

這樣的結論是否有些見林不見樹了呢? 幾點疑問如下

1.日本確實人口逐漸老化經濟不振,但Toyota未來十年就必然跟著日本經濟下滑失去長期投資價值?
台灣和台積電也是一樣的邏輯辯證.我們可以假設台灣不好,台積電就一定不好?

2.人口是會移動的,台北的工作人口中有多少不是台北人?
美國總人口成長但其中也有人口淨流出的大州
昔日的經濟重鎮底特律在今天國富民強的美國仍是鬼城
投資美國概念上可能在平均數中享有較高的獲勝概率
但投資什麼?投資何處?投資多長時間?這些最重要的問題並沒有答案
平均數是採樣數據加以勻化的結果,既然是勻化代表每一筆數據本身仍有高低落差
投資經濟成長的美國,中國或許從總經數據來看讓人感覺安心
但真正困難的部分在於我們"如何確保自身的投資項目高於其平均值"
而非低於平均值甚至虧損,這並非是選擇哪一國來投資就能確認的問題
入寶山空手而歸或許從經濟成長趨勢來看相當匪夷所思
但台灣人在滿地人民幣到處法拉利的中國經商失敗案例確實不在少數
忽略投資可能落後於平均值的風險,假設那個倒楣的傻瓜一定不是我..是很不切實際的空想
因為它是現實的一部分,不應該不去面對
機會多並不代表我們就能豁免於失敗

3.若認為該國未來經濟看好,長期投資於"指數"或可取得該國成長率的平均報酬
但如二所述,勻化過的數據背後還是有高低值
如同近期中國股市的崩盤與人民幣的大跌
投資一個經濟起飛的大經濟體,並不代表短期沒有賠到腰斬斷頭的可能性
處在一個金山銀山中卻悲慘地虧光身家跳樓尋短
不是幻想而是現在進行式
許多大量投資中國的上市公司,最近綜損表也都出現相當數字的未實現匯兌損失
比如台灣最大的EMS廠今年上半年未實現匯兌損失達到278億台幣,去年同期僅79.8億
因為其他綜損計算上不影響EPS,所以投資人多數沒有感覺
茶壺裡的風暴很安靜,只要沒人去把蓋子打開的話


J1977 wrote:
1.日本確實人口逐漸老化經濟不振,但Toyota未來十年就必然跟著日本經濟下滑失去長期投資價值?
台灣和台積電也是一樣的邏輯辯證.我們可以假設台灣不好,台積電就一定不好?


這一點的確是很大的問題 ,

所以我這篇的重點不在於各公司存在的變數而在於一國人口改變帶來的影響

但是如果全世界最大的幾個消費市場都面臨高齡化的問題 , 台積電還能持續成長多久 ?

其次 人口改變 會不會 影響國家經濟呢 ? 這是一定的

因為GDP = 政府 + 消費 + 投資 + (出口-進口)

人口高齡化 = 稅收減少

人口高齡化 = 消費遞延 (如果經濟成長 仍會讓數字增加)

人口高齡化 = 看到消費遞延 自然 影響投資

J1977 wrote:
忽略投資可能落後於平均值的風險,假設那個倒楣的傻瓜一定不是我..是很不切實際的空想
因為它是現實的一部分,不應該不去面對
機會多並不代表我們就能豁免於失敗


不要老想打敗大盤 : 等同於大盤買ETF會是好選擇

如果對自己有把握 趨勢來時用雙倍 甚至三倍槓桿

J1977 wrote:
許多大量投資中國的上市公司,最近綜損表也都出現相當數字的未實現匯兌損失
比如台灣最大的EMS廠今年上半年未實現匯兌損失達到278億台幣,去年同期僅79.8億
因為其他綜損計算上不影響EPS,所以投資人多數沒有感覺
茶壺裡的風暴很安靜,只要沒人去把蓋子打開的話


自己知道就好,看得很仔細

會提高投資的勝率 這很棒
wishwind999 wrote:
這一點的確是很大的問題 ,

所以我這篇的重點不在於各公司存在的變數而在於一國人口改變帶來的影響

但是如果全世界最大的幾個消費市場都面臨高齡化的問題 , 台積電還能持續成長多久 ?

其次 人口改變 會不會 影響國家經濟呢 ? 這是一定的

因為GDP = 政府 + 消費 + 投資 + (出口-進口)

人口高齡化 = 稅收減少

人口高齡化 = 消費遞延 (如果經濟成長 仍會讓數字增加)

人口高齡化 = 看到消費遞延 自然 影響投資
...(恕刪)

GDP 把它改成 = 工資 + 地租 + 利息 + 利潤 ( 總收入 減 總成本 )

第四項不變的情況下,前三項提高即可

人口下降的情況中,減 10 % 人口,同時升 10 % 的工資

原物料總成本下降 10 %、總收入下降 10 %

第四項不變,第一項提高,GDP 提高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GDP 把它改成 =...(恕刪)


云大 ......

如果在中國 總體薪資提升10% 有政策幫忙之下 機率很高

在台灣 不如提升自己 去有機會的地方


wishwind999 wrote:
云大 ......

如果在中國 總體薪資提升10% 有政策幫忙之下 機率很高

在台灣 不如提升自己 去有機會的地方

同樣的要提昇 10 %

500 美金提昇成 550 美金

當然比

1000 美金提昇成 1100 美金容易啊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德國勞工增加靠的不是難民,而是歐洲一體化很多其他歐盟國家人到德國工作

德國人口8000萬,但常駐人口達到9000萬

大致說有1000萬外國人在德國務工和生活,高中低階都有,畢竟是歐元區的經濟中心地區

德國近幾年失業率是不斷降低的,相比之下絕大多數歐元區國家失業率提高很多,因為工作機會很多都跑德國去了,德國地理位置就是歐洲中心,經濟上再一體化,自然就成為了物流和人才流動的中心

Q.Roger wrote:
德國勞工增加靠的不是...(恕刪)


文中 應該沒有說德國勞工增加 是因為難民

應該是強調 梅克爾 想的深遠

因為德國老年化嚴重 缺工也嚴重

所以 接納難民 是解決缺工的方法之一

再者 這些難民 未來也勢必替德國創造GDP

Q.Roger wrote:
德國勞工增加靠的不...(恕刪)


人口也是台灣的問題

自己都想到內地工作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