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漫談經濟 (無關股市,文略長)


happywork wrote:
賺1000萬,如果...(恕刪)


如果買了沒賣掉就屯著

那有辦法嗎?
水云 wrote:

這裡有兩點弄錯了 sorry

第一
是說,那台車本來 150 萬,現在臺灣賣 400 萬

第二

如果說,有人花錢 400 萬,買了車。此車賣了150萬,花1000萬買新車

他的 支出 是 1000 + 400。他的收入是 150
他的消費額我覺得是 1400。因為「已經」支出了


關於第一項,要看他的報稅是150萬或是400萬吧。以實際支出為消費。

因為花400萬和花1000萬我剛剛是當成不同會計年度,所以才會那樣。
就是沒消費的部分是依會計年度分割,抱歉,這個剛剛沒說清楚。
kantinger wrote:
如果買了沒賣掉就屯著

那有辦法嗎?


當然可以選擇時間到了就領出來消費,或是不要消費而被課稅,
國稅局應該只是照章行事,沒消費(存款和基金不能視為消費)的部分就課稅。

整個稅制可看成,所有賺的錢,要選擇5~8%的消費稅還是70~90%的不消費稅,看個人自由。
樓主談的是古典的勞動價值論? 不過現在較傾向效用理論來解釋價格...
(補充: 抱歉我看太快了, 似乎您談的較像是財富分配...)
dancingra wrote:
樓主談的是古典的勞動價值論? 不過現在較傾向效用理論來解釋價格...

您說的沒錯,
我提那部分只是方便於精簡的說明,土地與機器人的部分。
不消費稅, 類似於存款放銀行被收管理費而且還不給利息, 效果等同負利息... 看來樓主
用意是希望有錢的人多消費以繁榮經濟, 而這是一種手段...

假定資金只能在本國境內遊走, 不能匯出, 且資金都能被有效稽徵稅金, 那效果上是可以
逼出消費; 然而就像富翁跟窮人一樣, 一日也就三餐, 再會吃也沒法吃那麼多, 所以最後
用不掉的現金就面臨課稅問題, 他們會設法逃走. (再者, 課了稅, 稅要怎麼用, 用得有
無效率是另一問題)

古典的理論裏, 消費來自於需求, 需求若創造不出來, 卻強要消費, 會是一個矛盾.

---
補充:

在古時候, 人們以金銀交易, 也囤積金銀, 金銀數量不足或不流通, 會造成交易困難, 阻
礙社會經濟發展. 而在有了銀行體系後, 金銀被作為準備, 改發行貨幣, 而貨幣本身是一
種欠條的性質, 隨時可以到銀行兌回金銀, 在這遊戲規則之下, 銀行只要能應付存戶日常提
款所需 (存款準備率), 剩下的就是以放款形式放到社會上給有需求的人去借, 無論是借來
消費, 或借來經濟企業, 基本上算是富人的錢也流通到社會上給更多人使用, 這是貨幣銀行
的基本原理,所以樓主的想法應該說是古時候就有人這麼作, 只是它不是對囤積者加稅(有些像
慜罰), 而是利用銀行把富人(存款人)的錢放出去給大家用, 而回饋給富人(存款人)的則是利息.

較大的問題是, 大家都想往銀行存錢, 卻不想提出來花, 銀行爛頭寸一堆, 錢放不出去...
所以樓主是否意思是想把這些庫存現金給逼出來? 那問題會回歸到社會需求.
我們社會現在瀰漫一股仇富的氣氛。
因為認為那個財富是不勞而獲,是資產滾出的資產。

如果今天有人努力創業,開發新產品或是新點子,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因此賺到錢,我們會讚揚他而不是仇視他。
他賺的錢就盡情讓他花吧。花不完的才課較多的稅,避免將來累積成財富滾財富。這就是這個稅制的精神。讓大家在起跑點上更公平一點,還能讓經濟更好一些。
如果把眼光拉遠,未來如果能有效實施這個稅制,對下一代會是甚麼光景呢?較好還是較壞?

目前反應的各位大大,都是提出困難點,還沒有人把眼光放到未來。
我很希望如果未來可能是好的,只是中間的執行有困難,那何不集合眾人之力來突破。即便目前只有1%的可行性,也有可能未來能付諸實行。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


dancingra wrote:
古典的理論裏, 消費來自於需求, 需求若創造不出來, 卻強要消費, 會是一個矛盾…….恕刪

如果年輕人對未來展望是美好的,自然能繼續創造需求。人類數萬年沒甚麼大變動,不是這幾百年一下子就提升了嗎。

我是個老人,生活無慮了,都還冀望未來能更好,怎麼你們這些年輕人魄力到哪去了。如果這方法可行,只是因為一些難關就放棄,實在可惜。
有一絲希望就不要輕易放棄,總比有些人窩在電腦前哀嘆看不到未來好吧。

PS:以前1000萬課40%。這個稅制只課沒花掉的70%,如果花掉額度的一半以上,剩下的課稅,也是划算,消不消費還是有選擇的。
如果真的賺太多,還花不掉,會捐給慈善團體的金額應該會增多吧。

dancingra wrote:
不消費稅, 類似於存款放銀行被收管理費而且還不給利息, 效果等同負利息... 看來樓主
用意是希望有錢的人多消費以繁榮經濟, 而這是一種手段...
假定資金只能在本國境內遊走, 不能匯出, 且資金都能被有效稽徵稅金, 那效果上是可以
逼出消費; 然而就像富翁跟窮人一樣, 一日也就三餐, 再會吃也沒法吃那麼多, 所以最後
用不掉的現金就面臨課稅問題, 他們會設法逃走. (再者, 課了稅, 稅要怎麼用, 用得有
無效率是另一問題)

這個有國家施行,就是墨西哥
墨西哥有惡名昭彰的存款稅
因為該國地下經濟太過發達,營業沒有人乖乖進行營業登記
所以完全收不到甚麼營業稅、所得稅之類的
墨國遂直接對存款課徵3%的存款稅
起徵點非常之低,只要銀行存款在15000披索以上就要課

平民百姓都不太願意把錢拿去存到銀行
甚至於交易全部使用美金
dancingra wrote:
所以樓主是否意思是想把這些庫存現金給逼出來? 那問題會回歸到社會需求....(恕刪)

您好!

其實將錢從銀行逼出來不是這個稅制的本意。

主要是提高貨幣效能(正確名稱我不懂)。不是增加貨幣供給額,而是讓每一分錢發揮的效能提高。

以前賺5萬元的不夠花,但是賺20萬的卻只願意花10萬(抽象總交易15萬),剩下的錢越積越多,慢慢的就形成問題。
現在期望讓賺20萬的願意花15萬以上,如此原來5萬的可以多賺一些,或是有更大的機會擠身成20萬的行列(抽象總交易大於21萬)。
這樣可以減少資本利得,並提高金錢的流動速度,因而提高就業機會。較能接近均富。


lulalla wrote:
這個有國家施行,就是墨西哥
墨西哥有惡名昭彰的存款稅
因為該國地下經濟太過發達,營業沒有人乖乖進行營業登記
所以完全收不到甚麼營業稅、所得稅之類的
墨國遂直接對存款課徵3%的存款稅...(恕刪)


這個存款稅和歐洲銀行的負利率的差別在哪裡?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