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hunshan wrote:
...我最倒楣, 英鎊強的時候在台灣, 英鎊弱的時候在英國, 真的差太多
所以... 您是 "進口商" (開玩笑的), 專買對口國的東西?

台灣畢竟也不是只有出口沒有進口, 對美元的市場區看是出口多還是進口多?
其次是國外對國內的投資情況, 對於間接投資的部分, 例如證券或存款 (台幣計價), 貶
值可能會把這些資金嚇跑, 如果它們佔市場比例很大時, 造成市場波動...
以股市來說, 外資是佔很大的一塊... 台幣的貶值對出口商股票上漲或公司紅利可能有幫助,
但這幫助若抵不過匯差損失, 那是否外資仍然能穩定持股?
不止外資, 還有本國資本, 也會考量台幣貶值而外流到國外去躲. (應該有些人都用滑鼠按
一按, 把存款轉一部分變成美元了吧?)
出口商的獲利, 以公司資方(股東)立場看, 當然直接感受是好的, 一是公司賣東西會較好賣,
二是公司若賺了錢, 股東分紅才會好... 而此對出口商所聘用的勞工, "或許" 有機會得到幫
助, 但如果勞工多數都不是本國人(指設廠境外, 雇用國外勞工), 甚至本國還抽不到這些境
外勞工的所得稅, 那對本國稅收, 本國就業, 本國消費促進, 可能幫助有多少就得看看這些出
口商的公司支出是多數支出到國內, 還是國外.
如果是出口商股東, 特別是其出口的商品或勞務, 用不到進口原物料時, 這自然是很樂意.
但若政府貨幣主管機關的官員, 就不適合單純用出口商觀點想事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