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h2506 wrote:
行銀跟我說 我的不是新成屋 最多只能 5 成...,如果超過 30年 銀行也不會想貸...(是真的嗎?
他說 公寓只要超過 50 年就只剩下 土地 的價值了...(恕刪)
他說的沒錯
一般看法就是這樣
買老公寓就是要有這樣的認知
老舊公寓25年以上*--千萬不要買--貸款成數低
都市更新熱潮,讓一些老舊公寓價格竟比新成屋還高,三商銀主管提醒,中古屋成交價絕對不等於銀行鑑價金額,價格被「過度炒作」的中古屋,貸款成數可能不到成交價的五成,投資人買進這類中古屋時,本身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銀行主管建議,想購買這類老舊公寓,自備款最好達成交價的四成以上比較妥當。
大眾銀解釋,銀行貸款有一定的鑑價程序,除參照區域行情,還會結合建材、屋齡等條件。以老舊公寓來說,特色是屋齡高、沒電梯,且建材不如新成屋,這些條件都屬「扣分」項目,銀行鑑價不太可能高過新成屋。
除了貸款成數低,老舊公寓的貸款年限相對也會較短,大眾銀主管指出,以鋼骨結構的公寓為例,最簡單的計算方式是貸款年限加上屋齡不得超過50年,以40年屋齡的公寓,銀行能容忍的貸款期限約為十年。
目前的隱憂是成交量極度萎縮已造成了房價的鬆動。
但是我認為這還不嚴重。因為畢竟價高價低大家都還有地方住。
可是40年前開始的經濟榮景造成房屋大量興建,這些在未來20到30年之間都會逐漸進入不堪住的程度。(以前我並不擔心這個,以為房子可以住100年,可是自從基隆天橋才30多年就坍塌事件之後我的認知改觀了。)
到時候大量的老舊房屋同時要遭到淘汰。
20年後台灣更加老年化了。有能力改建的也不一定鄰居大家有共識,沒能力改建的,那要住哪裡去?
這才是未來都會區更令人擔憂的事,所以不要把100%的能力都壓到房子上面,總要保留一些,以躲避未來的風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