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song wrote:獨孤大的配置,深諳理財大師竇伯雪弗的水桶理論阿!但我疑問的是5年前,為何不把大部資產壓在C,年化20~30%的報酬若是的話,不是早就超過36000萬嗎?(恕刪) 五年前,我的C方法只有理論基礎,而沒有實驗結果。當然不會重壓。信不信由你,這方法是我的個人的發明,而且5年前就算出期望報酬約30% ,實驗結果符合理論。現在夠了似乎也沒理由重壓了。順帶一提,C方法還沒有經歷狂跌3000點的試煉。還不算完整。對我而言,享受的不止是績效,更是一種成就感。關於C,言止於此。
熊抱三兄弟 wrote:也是有可能,歷經好...(恕刪) 每年的股利收入不是用你最原始投資成本計算,那是本夢比股利.數年總合共10%不是每年拿10%如102年你的庫存股跨過103年不賣繼續領股利.103年這支股原始成本就是102年/12/31收盤價103年發放股利是以這個數字計算殖利率才正確
退休老人 wrote:每年的股利收入不是用你最原始投資成本計算,那是(本夢比)股利如102年你的庫存股跨過103年繼續不賣領股利.103年這支股的原始成本就是102年/12/31收盤價103年發放的股利是以這個數字計算殖利率才正確 如果以股息殖利率這個角度來看閣下的說法正確但是以股息報酬率這個角度來看那就是用最原始投資成本計算就像我們只會說租金報酬率沒有租金殖利率這種名詞100萬股利,本金1000萬指的是股息報酬率